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具体过程如下:液体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了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发生气化,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进而被压缩机吸入,经过压缩而成为高压高温蒸汽,然后被排入到冷凝器,而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过节流元件而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制冷系统运行的参数主要有:1、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2、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3、压缩机吸和排气温度;4、压缩机吸和排气压力;这些运行参数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在制冷装置调试时,必须根据外界条件和装置的特点,调整各个运行参数,使它们在合理、经济和安全的数值下运行。1、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是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的。装置运行的蒸发温度,应根据被冷却介质的温度要求及工作特点来确定。对压缩机的制冷量来说,当冷凝温度一定时,蒸发温度越低,其制冷量越小,由于冷量不足,从而使被冷却介质温度降不下去。而温差变小,则传热效果差,压缩机制冷量虽然增大,但蒸发器热交换不充分。因此,我们应根据制冷设备的不同形式,合理地选择温差。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从排气管路上温度计读出。排气压力一般稍高于冷凝压力,而排气温度较冷凝温度高得多。排气温度除与制冷剂种类有关之外,主要与吸气温度、压力及压力比有关,并随着它们的增大而提高。冷凝温度和排气温度过高对压缩机的运行都是不利的,应予防止。压缩过程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增压,这一过程是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状态不发生变化,而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形成过热气体。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是成正比变化的,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两者是对应的;冷凝压力(高压)越低,冷凝温度也就越低;冷凝压力(高压)越高,冷凝温度也就越高。3.冷凝与蒸发温度的估算在制冷设备调试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知道冷凝温度,进一步推算出冷凝压力(高压或者排气压力),然后根据实际的压力,就能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有问题。经验估值参考:冷凝温度=环境温度/水温 (10~20℃);根据温度压力对照表,很容易就查出此时的冷凝压力为30bar(R410A制冷剂)左右;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