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讲究五服,出了五代之后就不会上坟、填土了。故而尽管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用土坟埋葬,却也没有看到处处是坟的现象,因为老旧的坟头是会风化的。但是大理石***却不会风化,长此以往,不要说几千年了,目前这个问题就已经显出端倪。现在北京有两千万人口,一百年之后,这两千万人口就会变成两千万个***,那怎么办?说是节省土地,终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接着是内侄,姑外甥,姨外甥等别的亲戚,然后本家兄弟,侄子,孙子,都行紧四叩礼。
如今农村实施的殡葬改革恰恰是“城市化”模式,建公墓好大喜功,到时不也是到处都是大理石***,或是碑石林林总总?对此,农村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要论哪个方式更占用土地资源,并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土葬虽然看着占地面积大,但是却可以自然更替、循环使用。农村的很多坟墓往往随着自然变迁、家族兴衰等因素的影响而自然消亡。然后大儿站在耙上,二儿站在院外路上,那里有纸糊的马子(以前是干草搭的),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杆子,上面有香,开始给逝者指路。而火葬使用的是用水泥浇筑的公墓,占地面积大,占用着土地。而且,火葬方式也没有考虑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

提及“土葬”你想到什么,中国上下几千年土葬传统,还是那广阔无垠的农村?没错,现在还在实行土葬的地区,大约也就一些农村地区了,还继承着这一古老传统,还讲究着“入土为安”。
讲过土葬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每座坟墓都会有块墓碑”,按理说人死了就死了吧,还弄块墓碑干嘛,其中原因城市人可能很少有人能知道,只有农村人才明白。

自古我们中国百姓就讲究“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尤其在农村对此特别重视,沿袭千百年的文化在政策的硬性指标中悄然改变,但好像地方上执行上级政策一般都是大刀阔斧,而不是和风细雨中慢慢推进,逐渐改变传统观念。
我们相信,***制定任何政策的初衷肯定是经过高层精英深思熟虑、本意为民的决定,但到了地方执行部门,就有点变味了,很可能把***高瞻远瞩的政策成为敛财的合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