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螯合剂种类对多养分复合叶面肥稳定性影响,次为溶液pH值,螯合温度与螯合时间影响较小。
2)螯合反应的工艺条件为:螯合剂采用EDTA与柠檬酸的组合;螯合温度为70℃;螯合时间为0.5h;溶液pH值为5.5。
3)以工艺条件制备的多养分复合叶面肥达到和超过了含氨基酸叶面肥***标准的要求。
4)实验制备的多养分复合叶面肥营养元素丰富,产品安全、***、不含;可以平衡作物营养,合理调节植物体内代谢;是全营养、全水溶、无公害的叶面肥。
将制得的叶面肥与等进行对比发现,该实验新研制产品与这些产品相比,除了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锌、铜、铁、锰、钼、硼等,腐植酸、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部分营养元素以外,还添加了稀土元素,且不含,在一些营养元素的含量上高于这些品牌。是实验制备的叶面肥与“高乐”牌叶面肥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通过对比可明显看出这一点。
多养分复合叶面肥的pH值为5.5,与含氨基酸叶面肥***标准(GB/T17419—1998)相比,所制叶面肥氨基酸含量超过氨基酸类叶面肥******指标中的10%;微量元素总含量超过***标准中规定的2.0%;水不溶物含量远远小于***标准规定的5%.pH值在***标准3.5~8.0内。
特别是在名优茶生产的***时间中,增加茶叶产量和茶芽密度的同时,能够促进茶芽提早萌发,提高茶叶质量,不失为名优茶、产过程中一项有效措施。
各处理对茶芽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发芽密度的变化情况,为此对早期(即3月20日一4月7日)芽密度进行观测记载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发芽密度均高于对照处理E,其中以处理B和处理C增加幅度较大,分别为84.62个/o.33r了和85.69个/O,33时,分别比对照处理E67.28个/0.33m2增加25.8%和27.4%,对各批次芽密度进行方差分析,在3月29日处理B和处理C与对照处理E达到显著水平,4月7日处理B和处理C与对照处理E达到显著水平,处理D与对照处理E达到显著水平,叶面肥果树,说明处理(B、C、D)既能够增加产量,又能促进茶芽提早萌发,提高茶叶品质,其中以处理B、处理C更佳。
各处理发芽密度和百芽重都比对照(处理E)显著增加,其中发芽密度以处理B和处理C为高,为85.40个/0.33m2,比对照处理E69.53个/0.33m2增加22.8%,经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以清水处理E(CK)产量,这反映了当前茶园一般的生产能力,花生叶面肥,在各处理的基础上增产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B和C处理增产幅度更大,产量分别为48.15公斤/667m2和48.31公斤/667m2,比对照的32.08公斤/667m2增产50.1%和38.25%。说明各种叶面肥对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早春喷施叶面肥可以作为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之一,其中以光合微肥和复合增产素为佳。
叶面肥制备的正交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因素对叶面肥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螯合剂种类、pH值、螯合温度和螯合时间。螯合反应条件是:A2B3C1D2,即用EDTA与柠檬酸作螯合剂;螯合温度70℃;螯合时间0.5h;溶液pH值5.5.。在化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实验,测得叶面肥的平均稳定时间为8d,由此可知,正交试验所得到的化条件是可靠的。
由极差值看出,pH值对叶面肥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仅次于螯合剂种类的影响。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稳定时间先增后减。其原因在于酸性溶液中,小麦叶面肥,配体与质子结合生成酸,降低配体的浓度,叶面肥,使配位平衡向着离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螯合物的形成。加大H 离子浓度,会使配体的酸效应增强,但如果H 离子浓度太低,或者往体系中加入OH-,金属离子又会与OH-离子结合,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使配离子稳定性降低,使平衡向配离子离解的方向移动。所以配离子只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在本实验设定的条件下,使叶面肥稳定性的溶液pH值为5.5。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