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初始裂缝,即在混凝土浇筑的加热阶段,由于水化热,混凝土浇筑后2-3天温度急剧上升,内部热量和外部寒冷产生“约束力”,导致裂缝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二是中期裂缝,即水化热冷却期。当水化热温度上升到峰值时,它逐渐降低。当水化热消散时,清水混凝土墙面翻新方法,结构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结构温度造成“外部约束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导致裂缝。
第三是后期裂缝,当混凝土接近周围环境条件时,商丘墙面翻新方法,后期裂缝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因为混凝土是不良导体,所以形成温度梯度,并且当温度梯度大时,混凝土出现裂缝。
干缩裂缝是另一个原因。
但是如果没有限制,大面积的混凝土会自由膨胀和收缩,为什么不会有裂缝呢?
当混凝土表面裂缝较多或分布面较宽时,通常采用加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处理方法。
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被粗糙化,或者沿着深裂缝凿出深度为15毫米-20毫米、宽度为150毫米-200毫米的凹槽。用钢丝刷和高压水清洗凹槽,混凝土墙面翻新方法,并洒水湿润。然后刷一层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分2-3层施涂,总厚度约10-20毫米,沟槽用铁石膏压实和打磨。
当满足防水要求时,水泥浆(厚度2mm)和水泥砂浆(厚度4 mm-5 mm)应交替涂抹4-5次,防水混凝土墙面翻新方法,形成刚性防水层。3-5小时后覆盖,并喷水养护。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泥重量1%-3%的氯化铁防水剂,可以达到加速凝结和防水的效果。为使砂浆与混凝土表面结合良好,打磨后的砂浆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压紧
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未设置或固定不牢,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过早,混凝土在硬化前因外力剥落而造成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现象。混凝土结构露筋的主要原因是:(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或垫块位移过少或缺失,导致露筋靠近模板;(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粘在钢筋上,钢筋周围无法填充水泥砂浆,导致钢筋外露;(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过小或保护层振捣不实;或振捣棒冲击钢筋或踩在钢筋上,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和粘合或脱模太早。脱模时,棱角缺失,导致漏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