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出现损坏的建筑的补救措施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湿陷性土层不厚、湿陷变形已趋稳定、或估计再次浸水产生的湿陷量不大时,可选用上部结构加固措施;
当湿陷性土层较厚、湿陷变形较大、或估计再次浸水产生的湿陷量较大时,可选用石灰桩、灰土挤密桩、坑式静压桩、锚杆静压桩、树根桩、硅化法或碱液法等,加固深度宜达到基础压缩层下限;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选用灰土井、坑式静压桩、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或灌注桩加固等。加固深度宜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
加固方案应根据结构鉴定结论,结合该结构的特点及加固施工条件,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确定。框架其他结构加固(1)***基础加固:可部分留用老***基础,加大长、宽和高度,浇筑加宽部位混凝土垫层,且避免***底板钢筋。加固方案宜结合维修改造,并宜根据原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正常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结构的静力加固着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加固着重于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地基基础加固成本较高,施工复杂,宜采取措施不动或少动地基基础。
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