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在膨胀土地基上的受损建筑,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对建筑物有轻微***和一级膨胀收缩的膨胀土地基,可采取设置宽散水和四周种植草皮等措施;
2.建筑物***程度中等、膨胀收缩等级为一、二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取加强结构刚度、设置宽散水等措施;
3.对建筑物***严重或膨胀收缩等级为三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静压桩或基础加深法。桩端或桩底应埋在非膨胀土层或延伸至大气影响深度以下的土层中;
4.对于建在坡地上的受损建筑物,除了选择相应的地基或地基加固方法外,还应在坡地周围采取保湿措施,防止多向失水造成的危害。
(5)对于建在土石复合地基上的受损建筑物,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如果建筑物因土与岩石接触面的差异沉降过大而损坏,可根据损坏程度采取局部基础加深、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静压桩或旋喷桩加固等措施。
2.地基基础压密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1)注浆原理:利用液压通过注浆管以挤压、渗透、劈裂的形式将浆液注入地层,从而提高土壤的强度和压缩模量,增强土壤的抗渗性,达到提高土层承载力的目的。
(2)灌浆加固依据《地基处理手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23-2013)、《建筑地基处理规范》 (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2-2002)及其他相关技术规定。
(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基加固方案,灌浆深度为10.0米(从承台基础底部开始计算),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千帕。
(4)配浆:水泥为磷42.5普通硅酸水泥,水灰比为1:0.6,浆液初凝时间为1-2小时。
3灌浆控制点
(1)灌浆顺序一般如下:先外排帷幕,后内排帷幕,然后注入中间一排,先下半部分,再上半部分;为防止相邻两个孔之间的泥浆窜流,应采用分孔注浆。
(2)为保证灌浆质量和效果,打浆和灌浆的间隔时间为两次,间隔时间应大于1小时。在注入的水泥浆初凝后,应再次进行打浆和灌浆。***终加固效果可通过反复灌浆进行调整,以确保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
排水固结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软土地基逐渐排出孔隙水,减小孔隙比,产生固结变形。在此过程中,随着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的抗剪强度相应增大,沉降提前完成或沉降速率增大。
排水固结法主要由排水和加压系统组成。
排水可以利用天然土层本身的渗透性,特别是软土地区许多薄层砂层的特性。也可提供垂直排水体,如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
加压主要包括表面堆置法、真空预压法和井点降水法。为了加固软弱粘土,电渗排水井点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合理有效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