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针有很多心法,其中进针的深浅,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老师在授课当中会手把手的教,并且引经据典让学生了解其中道理。
比如:《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论》中就有“深浅在志”的论述,《灵枢?终始》篇说:“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
所以,首先首先要知晓什么是“察形气”。
察形气定深浅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形有肥瘦:肥人气涩(感应迟钝)宜刺深;瘦人气悍(感应灵敏)宜刺浅。
体有强弱:体质强壮正气旺盛,多为实证,宜深刺;体质瘦弱,正气不足,多为虚证,宜浅刺。
年有长幼:老年正气耗散,宜浅刺;***肌肤脆嫩,血少气弱,宜浅刺疾出。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凡将用针,必先诊脉。
所以,我们***起码还要知道如何察脉象定深浅!
《甲乙经》:“刺诸痛者,深刺之。诸痛者,其脉皆实”。这是给我们一个方法。
一般情况下,脉证是相应的,但亦有不相应,因此不能片面强调切脉,故临证有“顺逆”与“从舍”之别。应当四诊合参,所取穴位性能,考虑,才能作到从舍得宜,深浅适度。
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八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三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①,上内踝前廉,上踹②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③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④,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⑤。
古文注释:
①核骨:即指第1蹠骨的头部突起。②踹: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③厥阴:指足厥阴肝经。④咽:此兼指食管而言。⑤足太阴经脉尚有胸腹部外行线一条,循行分布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至锁骨下周荣穴,而后折向腋下,络于大包穴。
我喜欢***,没基础怎么办?穆清***学堂告诉你入门的诀窍。
有很多***小白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打好基础入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核心是什么?***的核心是【辩证】,而辩证入门的捷径是【方证】,即在辨病的基础上,有是证,用是方!
那么你现在就明白了,***入门其实可以很简单,不需复杂的理论体系,只要学会在辨病的基础上抓主证!通过抓主证来学会***基础的辩证,也就是说辩证入门!
当然有人会讲,很多***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我怎么辨呢?这个问题问的好,这就是老师要***教的内容,教给学员在辨病的基础上辩证,同时教给学员,如何做类证鉴别。
我们辩证这一关做好了,就抓住了kan病的核心,而穴位的配伍就是方子,我们把***关键,***核心的穴位配伍组合立方,这样***学起来,就会变的非常简单,有是证,用是方!反复训练强化,学员就能够快速掌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