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的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曲轴在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火方法通常有:采用整圈分开式感应器,曲轴在静止状态下的感应淬火方法和采用半圈淬火感应器,曲轴在旋转状态下的感应淬火方法。
曲轴半圈淬火感应器由有效圈,外侧板,***块,淬火冷却装置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流通过有效圈将电能转变成热能,它是由异形紫铜管焊接成一个串联的8字形回路的半圆形施感导体。
曲轴是一个形状复杂的零件,采用整圈分开式感应器使曲轴在静止状态下感应淬火时,感应器所产生的纵向磁场,由于曲柄对磁场的屏蔽,是被加热的曲轴轴颈圆周及轴向各部位产生极大的差异,导致淬火后轴颈圆周各处的轴向硬化区差异极大,静止状态下感应加热,感应器与轴颈的位置相对固定,感应器和轴颈圆周各处的经向间隙无法保持一致,导致淬火后轴颈圆周硬化层深度不均,因此,此种淬火方法已越来越少被采用。
采用半圆淬火感应器曲轴旋转感应加热方法,不仅因为改变了感应器产生的磁场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基本消除了曲柄对磁场的屏蔽,从而淬火后轴颈各处的硬化区保持均匀,而且由于曲轴相对感应器做旋转,感应器靠***块对轴颈做相对的柔性跟踪旋转运动,感应器藉助于***块,能稳定保持干一个起与轴颈的间隙,保证了淬火后轴颈硬化层深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因此,曲轴半圈感应器旋转加热淬火正越来越被广泛运用。
高频感应淬火件常见淬火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高频感应淬火件常见淬火缺陷,主要有硬度不够,软件,变形超差与淬火裂纹,还有局部烧熔等。
一、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不够 高频感应淬火后硬度不够是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亦是多方面的。
1. 材料因素
1)火花鉴定法 这是的方法,检查工件在砂轮上磨出的火花,可大致知道工件的含碳量是否有变化,含碳量越多,火花越多。
2)直读光谱仪鉴别钢材的成分 现代化的直读光谱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工件材料的各种元素极其含碳量金相检验并打印出来,可确定钢材是否图样要求。
3)排除工件表面贫碳或脱碳因素 较常见的是冷拔钢材,材料表面有一层贫碳或脱碳层,此时表面硬度低,单用砂轮或锉刀去掉0.5mm后,在测定硬度,如果发现该处硬度比外表面高,并达到要求,这表明工件表面有贫碳或脱碳层。为进一步验证此问题,可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表面贫碳曾的***和层次的显微***明显不同,传动轴淬火设备厂商,表面只有少量托氏体及大量铁素体,而次层则为马氏体。如果将此样品在保护气体下正火后在检验,珠光体面积接近50%。
2. 淬火加热温度不够或预冷时间太长 淬火加热温度不够或遇冷时间太长,致使淬火时温度太低,以中碳钢为例,前者淬火***中含有大量未溶铁素体,后者其***委托氏体或索氏体。
3. 冷却不足
1)特别在扫描淬火时,由于喷液区域太短,工件淬火后,经过喷液区后,心部热量又使表面子回火,此时表面自回火温度过高,常能从表面温度及颜色感测到。
2)一次加热法时,冷却时间太短,自回火温度过高,或由于喷液孔因水垢减少了喷液孔截面,导致子回火面积过高。
3)喷水液温度过高,流量减少,浓度变化,淬火液中混有油污等。
4)喷液孔局部堵塞,器特点是局部硬度不足,软快区常与喷液孔堵塞文职相对应。
齿圈螺母采用中频淬火机进行热处理的工艺分析
齿圈螺母为外六角螺母,通常与螺栓、螺钉配合使用,起连接、紧固机件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齿圈螺母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因此,生产上要求它在16mm区段上进行淬火热处理,淬火后硬度为52-57HRC,淬硬层深度1.5-3mm。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采用中频淬火机进行淬火热处理,效果良好。
齿圈螺母中频淬火工艺具体如下:
1、处理部位及区域:16mm区段内
2、零件放置方法:垂直
3、中频电机频率/Hz:8000Hz
4、淬火时零件实际频率/Hz:5000
5、中频电机功率/kw:250
6、零件输出功率/kw:65-75
7、功率表指数:9:48
8、变压器变压比:20:1
9、空载电压/v:450-600
10、负载电压/V:570
11、负载电流/A:130-150
12、功率因数:+0.99
13、电容(设备左侧起):1,2
14、加热方式:同时
15、冷却介质:10%-12%聚乙烯醇
16、冷却温度/℃:20-40
17、压力/MPa:0.04-0.06(压力表指数:0.75)
18、加热时间/s:6.5
19、间息时间/s:0.3
20、冷却时间/s:5.8
齿圈螺母经此工艺淬火后硬度达到53-55HRC,满足技术要求。更好的是此工艺适合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