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夏季速生杨该如何管理吗?
速生杨生长快、易成材、经济效益高,一般只需8到10年即可采伐。新栽速生杨的夏季管理需要加强,才能促进其生长成材。以下是速生杨夏季管理的注意事项。培土浇水在3、4月份栽值的速生杨,5月份后将大量萌芽抽枝生长。这时正值春末夏初,春旱尚未完全结束,且易刮大风,水分蒸发量大,萌芽后植株需水量较大。为此,5月中旬要浇一次透水。浇水后,要进行培土,特别是对栽植较浅、因风吹树干松动以及大规格苗木及时培土更为重要,培土后要踏实。6~8月份,也要不定期浇3次~4次水,以防干旱和满足树木生长期所需的水分。抹芽树苗发芽后,将地面以上2米以内的萌芽尽早全部抹除,只保留顶部1米~1.5米范围内的萌芽。这样有利于顶端长出强壮的中心主枝,加速树木的生长。剪枝速生杨定干后,由于营养集中,顶端发枝力强,很容易生出两个特旺枝并行地向上生长,一旦形成两个中心干,便会影响其它枝条的生长。因此抽枝后,要剪掉一个特旺枝。具体做法是,枝与第二枝长势一样时去掉第二枝,枝弱第二枝强时去掉枝,保留第二枝,以免形成两个中心干。追肥速生杨因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需要充足的营养。要在5月下旬或6月上中旬,结合浇水或选择雨天后,追施效氮肥。每株施尿素0.2公斤或碳酸氢铵0.4公斤,也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0.3公斤。如附近野草丰富,雨季也可割草压施绿肥,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又进行了培土,一举双得。树皮保护速生杨树皮薄,横向生长能力差,伤口不易愈合,树皮一旦损伤会影响植株生长。在“四旁”栽植的苗木易遭到人为或牲畜的伤害,因此需用酸枣枝绑缚,或再次进行拌药涂白,注意看管也是十分必要的。病虫害防治速生杨的主要病虫害是蛀干类和食叶类害虫以及杨树的烂皮病,主要害虫有杨干象、杨叶甲、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等。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速生杨早期管理易活技术
植树造林既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成为了当前农民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发家致富的一条良好捷径。为此,种植速生杨不但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的一种常态,而且还解放了生产力。在当前以打工上班,以及从事经商之道为主的今天,在耕地疏于管理,荒废严重之际,栽植速生杨既可以将耕地重新利用好,又可以成为了一条有效的生财之道,这种相得益彰的种植模式,更是利大于弊。然而,笔者在多年种植速生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管理欠缺导致速生杨的现象也非常的严重,不但给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加重了买树、栽植、浇灌,以及锄草等后期管理的劳动量,并产生诸多弊端,真可谓得不偿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速生杨种植经验,以及向速生杨大户学习,仿效他们行之有效的速生杨管理经验,现总结出新栽植速生杨易成活技术如下——耙地。在速生杨栽植前,先将耕地耙一遍,既可以达到除草的效果,又可以均匀土壤养份,便于速生杨生长期间的充分吸收,而且在栽植速生杨时也便于挖树坑。控坑。栽植速生杨的树坑大小,好控制在长、宽、深均为一米的大坑。而且在速生杨栽植前好还要在树坑的低层添加200公斤左右发酵后的农家肥,以鸡粪、猪粪,或者羊粪为选择的佳肥料,以此保证速生杨生长期间的养份长期供给。补水。新栽植的速生杨插好之后,一定要将水补满补足。当然了,也可以按照行距,在整行速生杨的根部30公分左右垒砌两个高度为30—50公分的地埂,实施整体浇灌,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保障速生杨将井水浇透,更有利于速生杨幼苗的生长。除草。在发现耕地出现了的杂草时,便要及时使用***除草。当然了,也可以在栽植速生杨之后,紧跟着使用密封地面的***实施除草,有效起到延迟杂草发芽与杂草丛生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实施周期性的浇灌与除草,以此确保新栽植速生杨的成活率。当然了,以上速生杨的管理易活技术,也只是以点代面,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其中中红杨颜色变化周期短,现在主要作为彩虹杨额粘木使用;全红杨颜色单一,生长缓慢且秋季极易诱发叶锈病;金叶杨(红霞杨)颜色单一,易病发黑斑病,开春虫害草芥子虫比较严重,七月初叶子就开始发干,出现大面积的脱叶现象,落叶早,十月初开始落叶;金红杨(红霞杨)扦插生长缓慢,一年大田苗高大约在80公分左右,扦插移栽成活率极低,开春虫害金龟子较多,七月中旬便出现大量焦叶,八月初大量脱叶,秋季叶锈病严重,嫁接苗第二年以后会出现和粘木不愈合现象而大死。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杨树的修剪时间通常为每年的春季,因为春季是植物的生长期,有利于修剪后枝叶的快速生长及***。修剪过程也非常简单,对杨树进行处理,确定主要枝条之后,将其周围多余枝条剪掉;同时修理过长或者过粗的枝条,长度保留在树木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此外,树冠方面只需保留树干高度的三分之二处即可。.修剪时间杨树的修剪时间为每年春季,因为春季是杨树的生长期,经过修剪之后的枝叶会很快的***生长,所以春季的4-6月份是的修剪时间。修枝期在造林后的4-5年,每年都要修枝一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