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为民宗旨。***渠的修建过程就是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光辉典范。修建***渠,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直接***突出***迫切的吃水灌溉问题。没有群众的愿望,就不会产生修建***渠的设想;没有党员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渠。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渠精神中感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从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听取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思考、谋划、推进工作,使安阳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使安阳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一曲旧民谣,勾勒出林州历史中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口的4.3‰。解放初,全县550个行政村中,远道取水的村就有307个。旱魃为灾造成的饥馑引发了对生命的摧残。
敢于担当重任。当年修建***渠,既面临工程量浩大、施工环境恶劣的种种挑战,又需要解决缺乏资金、缺乏物资、缺乏技术的重重难题,甚至还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面对***渠建不成、修成后水引不过来的风险,原林县县委***杨贵同志讲如果修渠不成功,只有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硬是顶住各种压力,带领全县人民坚决打赢了这场仗。当前,安阳市正处在克难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需要我们大力学习弘扬***渠精神,拿出当年林县人民修建***渠的拼劲、韧劲和干劲,勇于担责、担难、担险,不断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安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