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润滑油基础油量大从优
作者:吉兴化工2020/7/17 5:41:53








酯类油酯类油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的天然物质-动植物油脂数千年前就被人们用作润滑材料以减轻劳动负荷,或使车轮轻快运转。直至20 世纪后期,这种天然油脂仍大量应用于齿轮油、金属切削液、金属拉拔润滑剂和机床导轨油中。酯类油特性在一般情况下,油会在两接触面间形成一层连续的油膜。这层油膜起着液态润滑的作用——防止金属与金属间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润滑油能否提供液态润滑,取决于能否在两个金属表面上形成不断裂的油膜。当这层油膜在重负的情况下断裂,便会造成阻力和摩擦。能在其他基础油失效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优越的润滑作用,这便是酯类油在临界润滑情况下的优胜之处。




水分主要指的是润滑油中整个含水量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也指的是重量的百分数,而润滑油中含有的水分,对直接对油膜的形成造成影响,导致整个润滑的效果变得更差,并对有机酸造成金属出现腐蚀的速度,严重的对设备造成腐蚀,促使油品出现较多的沉渣。简单点说是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越少代表越好,在国外很多大型的是有公司和企业,在过去会将根据原1油的性质,加入不同的加工工艺,将基础油区分为中间基的基础油、石蜡基的基础油和环烷1基的基础油等。




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采用传统的溶剂精制、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工艺生产,不改变烃类结构,属于常规基础油,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但其氧化安定性不好,蒸发损失比较大,粘度指数比较低,硫含量比较高,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这类基础油广泛应用于中低端车用油的制造,低温、环保及氧化稳定性方面表现一般。




II类基础油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属于常规减压瓦1斯油、加氢裂化尾油脱脂后加氢生产的产品,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1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广泛用于中端车用油及半合成油品的制造。




商户名称:濮阳市吉兴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