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去除异味的几个技巧,方法很实用
渔具的异味困扰着很多钓鱼人,尤其是一些有车的钓友。渔具的异味也是很多老婆不赞成老公钓鱼的直接原因之
用EVA材料装饵料和鱼
EVA材料的包好处就是不透水,现在EVA材料的鱼包有很多,而且也比较便宜。我们钓完之后的鱼护、渔获、没有用完的饵料都可以放到EVA材料的鱼包里面,这样就不会漏水出来。不论是提到家里还是提到车上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到家之后,直接提到洗手间里面,洗干净之后再拿到阳台吹干,那真是一点异味都没有!
用完的渔具洗干净
我们用完了的杆子、钓椅、饵料盆、鱼护包、鱼护等都是会残留一些饵料、鱼儿的粘液、鱼鳞等等。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脏,但是只要你收起来放到车上几天不管的话还是会有很大的味道。
正确的做法是哪怕累一点也要把渔具洗干净之后再走然后到家了之后拿出来晾干然后再收好。这样做的好处不止是去除异味,对渔具的寿命也很有好处,很多钓友的杆子钓没多大的鱼就爆了,这就是平时不注重清洗和保养的结果。
切记!不要用去味剂!
尤其是樟脑丸这些,千万不要和渔具放在一起,尤其是放在鱼护包里面。樟脑确实比较容易去除异味但是一旦被它粘在饵料上面十有会打龟,哪怕粘在鱼护上面放在岸边也会影响窝子里面的鱼儿。
大部分去味剂都是容易挥发而且有驱虫杀虫功能,同样的鱼儿对这些味道也很不喜欢!只要你在窝子里面放一颗樟脑丸,可以说好几天鱼获都不会好,哪怕是爆护位。
刮风天钓鱼的技巧 影响垂钓的因素很多,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风对鱼儿的活动与摄食产生了重大影响。
风对垂钓的影响
风吹波浪起,扩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了水中的溶氧量。上层水溶氧量高顺风流,下层水溶氧量低逆风流,从而形成对流,对流加快了氧气的溶解。
春秋和初夏,刮二三级风或下着毛毛细雨,水面微波荡漾,水中氧气充足,鱼儿自然显得格外活跃,四处游弋觅食,上钩率就高。
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气温很高,如再遇上雨前的闷热天气,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游到水面张着嘴从空气中直接吸氧,或是躲在深水区或阴凉处避暑,此时,鱼儿就不大咬钩了。如果刮起了三四级西北风,天气就会变得凉爽些,水温下降和水中溶氧量的增加,就会促使鱼儿由迟滞变为活跃,并积极觅食充饥。
不论什么季节,一旦刮起了五级以上的大风,鱼儿都会惊慌失措,游到深水处躲藏起来,自然就顾不上摄食了;如在隆冬寒流袭来时,刮起了刺骨寒风,鱼儿即进入半冬眠和冬眠状态,自然就不会咬钩了。
春钓的技巧:
钓具:软竿、细线、鱼钩小。春钓宜用手竿,竿宜软5.4-6.3米长为好。
浅水:春天,垂钓必须选择在浅水区、岸边、滩头、水草处才能钓到鱼。
活水:带来食物和新鲜氧气,鱼爱在活水区,钓点应选择在流动的活水边、进水口的两旁、水草处施钓。
草洞:鱼儿常在水草底下栖息、寻食、钓点选择草洞、草边,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南风:春日刚刚开暖,东风、东南风、西南风都好钓鱼,西风、西北风不宜钓,春钓应选择
南风有阳光的天气,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级南风时,正是春天钓鱼的大好时光。
荤饵:鱼儿经过漫长冬休静卧之后,阳光的照射下,气温回升,腹中空虚,急需填补饥肠,鱼类所需的素食,大大还没有生长出来,所以,一般杂食性鱼类,都靠寻觅荤食为主。
钓法与操作技术。
1)找鱼下钩.定点守候。充分利用海竿投掷远,涉面宽,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的有利条件,通过“下钩找鱼”的手段,而达到“找鱼下钩”的目的,如能探得鱼窝,便会有一阵丰收。首先下钩找鱼:可将几副竿分不同方向,不同远近,扇形打出;同时再另用一竿四下“踩点”,即抛出后慢慢回收,在运动中找鱼。不论那支竿一旦连续有鱼上钩,便可将其余数竿集中使用,从而转变成找鱼再下钩的新一阶段,这就是“找鱼下钩”的全部含义。
2)鱼讯的识别与扬竿。海竿串钩由于无漂,和识别鱼讯便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影响鱼讯传递的因素,除了竿梢的软硬外,还有坠的匹配和架竿的姿势角度。铅坠重量,一定要与竿性适应,衡量的标准是压弯竿尖,产生相应的弹性。太重除了入水声重惊鱼外,操作也不便;太轻竿身下弯达不到弹性点,反弹不足,投掷时钓组飞行乏力。
40克左右是个参照量,要量“竿”而行。架竿不可太高,要设法使竿尖压低,这样既可使串钩贴近水底,又能避免钓者仰视中产生视觉疲劳,同时鱼讯也清晰并便于观察。鲫鱼在串钩上的咬钩信号,大致有以下几种:间歇而不规则的轻微点动,这是较为常见并普遍的;有时猛然的一次有力点动,也证明鱼已上钩,因初春之鱼游动撞线的几率不高;回线,原靠铅坠重力绷紧的钓线,突然回松,竿梢以微弯状恢复到自然伸直。这种回线前大多伴有略微颠动,只不过有时易被钓者忽视。
3)扬竿时机的把握与操作技术的正确运用,是提高中鱼率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快抓竿,稳发力。总之,提竿的时机判断,以竿梢的动态情况确定,但见信号即扬竿,却是串钩钓鲫的基本要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