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
想学好***,首当其冲就是要改掉“***是看运气”的想法。(很多人钓了几十年鱼,水平没有任何提高,就是因为一直觉得***是看运气,别的都不重要。钓了几十年鱼还不会做线组、分不清各种钓竿、不会调漂、不会用饵,\n那你***是真的只能依赖运气。)
试想,如果你能清楚的看到水下有没有鱼,能看到水下鱼的一举一动,能够巧妙的把钩子塞进鱼的嘴里,能确保顺利的把鱼弄出水,你还觉得这是运气吗?
而学习***,则是不断的去提高我们技术,达到我上面说的四种状态,减少对“运气”的依赖。
1.对鱼情、鱼路的判断,钓点的选择,是不依靠运气,判断水下有没有鱼。
2.钓法的选择、浮漂的调节(甚至开挂一般的使用水下摄像设备),是不依靠运气,去判断水下的鱼的状态(是否进窝、是否在吃食,吃食动作大不大)。
3、钓组、饵料的选择、扬杆的时间方向力度,是不依靠运气,去保证钩子能进到鱼的嘴里。
4、溜鱼的方法、抄网的使用,是保证能顺利把鱼弄上岸。
学习***,就是为了不要再去依赖运气。
钓
首先,要明确一点,鱼是不会把钩子吞下去的!!!鱼是不会把钩子吞下去的!!!鱼是不会把钩子吞下去的!!!很多新手,总认为鱼会傻呼呼的把钩子吞下肚子里去,但是等你钓上鱼就会发现,鱼钩都在鱼的嘴唇上挂着,而不你想象的在鱼肚子里。大部分的淡水鱼类,都是鱼饵,然后将鱼饵中的泥沙钩子等杂质再吐出来。传统钓法的中鱼,就是鱼在吐出杂质的时候,不小心被鱼钩挂住,海钓淡水时用的鲢鳙水怪笼、翻板钩等更是极端,需要鱼在靠近饵团时依靠大量的钩子挂到鱼的身子。这种中鱼的方式导致钩子往往钩得不紧容易挣脱(所以常常采用带倒刺的钩子,但是现在***界都不推荐使用带倒刺的钩子,不人道也不利于鱼的放生回流)。
同时,这种方式的中鱼率也相对较低。那么,台钓是怎么中鱼的呢?前面说过,台钓非常灵敏,我们看不到水下的情况,能看到的只有水面的浮漂。传统钓法,我们对于浮漂的判断基本上只有“哎呀哎呀我的浮漂不见了!!怎么办呀,爸爸快来!”。而台钓,由于整个钓组的极度敏感,水下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浮漂上有所体现,我们可以通过观看浮漂,知道有鱼靠近了鱼钩,鱼开始吃食了,然后抓住鱼钩被鱼吸进里的一瞬间,主动扬杆拖动鱼线,让鱼钩扎入鱼的嘴中。通过判断鱼情选择鱼多得钓点,通过饵料的搭配让鱼吃食,通过漂相的变化判断鱼况,通过试时的提竿、提竿方向力度的变化让鱼钩主动扎入鱼嘴(而不是碰运气的鱼被钩子挂住),台钓通过对于钓组、浮漂的一系列改进让***后一个环节中鱼对运气的依赖也大大降低。多少年来,我们***人终于可以骄傲的说一句:“我们***靠的是技术!”
早春,钓小水面要优于大水面,因小水面窝风,水体不受什么风吹浪打的影响,在阳光照射下,易于聚热,水温上升快,鱼儿会更活跃;小水面一般水质肥沃,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肥水水温高于瘦水;小水面鱼的密度相应大一些,从多鱼儿的游动,既容易使水质变浑,增加水色的隐蔽性,又能使鱼儿进入兴奋状态,刺激鱼儿咬钩,提高上钩率。
打过窝后,若是早春时节,鲫鱼得半小时后方能慢慢聚集到钓位上。到了仲春和暮春时,只要10分钟便会快速地将鱼引来,故有早春“食等鱼”和暮春“鱼找食”之说。
好钓点后,就要先撒诱饵将鱼引来。为使诱饵集中,尽可能用撒窝器把碎米轻撒在钓位上,做好记号。有时候钓点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钩,但又可以看到有鱼儿活动,可将草挑开一点,洞口有小碗大即可。自然形成的间隙叫天然窝子,不要刻意去改变,往往近岸钓起的大鲫鱼正是从这不起眼的草缝里钓起的。为提高上钩率,可多做几个窝子,诱饵一次不要撒的过多,过多让鱼吃饱了,反而不会积极地咬钩,也就失去了诱鱼的目的。
早春水还较凉,鲫鱼刚度过寒冷的冬天,还需大量补充蛋白质。素饵在早春的垂钓效果还不很理想。而使用细如火柴梗的红蚯蚓和鲜红的红虫更能投鲫鱼所好。下钩之前选择合适的钓位尤其重要,钓位选择好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鲫鱼有集群活动的特点,喜欢在草丛、芦苇、蒲草、木桩、乱石中游弋觅食,所以尽可能选在这些地方做钓位。
诱饵使用碎白米加点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闷几天,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诱鲫上窝很快。因为米碎,它一时半时很难被鱼吃完,加之再适当补窝,更能留住鱼群。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