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
①经常检测水体pH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 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②对新水hao等水质稳定后再放泥鳅种。
③水体过肥时使用绿生元复合生物净水剂,可保持池塘水质清洁,稳定浮游植物生长,持续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④当pH—直很高,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可考虑用绿生元EM菌营养肥水素,其碱性较低,可有效改善不良水质,稳定水色和pH值,利于水质持久稳定。hao不要使用具有强酸物质特性的水溶性物质,因其会对水体中的动植物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我们年复一年养泥鳅,每个人养殖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肥水而言,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能将水肥起来,都能区分什么水色是的,什么水色是***的,但是要保持较长的优良水色就不容易了。水色不稳定,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缺乏针对性预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治理不良水色,多数都是抗应激、解du、施菌、改底、追肥,然后消毒,几乎每一次治理都是麻烦不断,都因为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变换调水用品,反复折腾一番,没有针对性。(3)池塘塘基严重老化,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与外来物质易形成拮抗作用,收支平衡已不能***,此类池塘已不能使用,须更新池底。
养泥鳅难,难在水色不容易掌控。水色每天都在发生微小变化,并逐渐积小变为大变,水色每发生一次较大变化,等同于一次灾害。水色变化不容易掌控,表现在同一个时间内,每一口塘的水色都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口塘,每一年同时期的水色也是不相同的。尽管每年都有很多成功的养泥鳅模式,但由于模式是固定的,水色是变化的,所以很难。当你的流程到位,水花在黄素消失前就适应了育苗池的环境,开口没问题后自然你的泥鳅苗就没问题了。解决的办法是:改变传统的习惯做法,把学习模式变为学习原理,只要弄懂了原理,才会以不变应万变。弄懂弄通***的养泥鳅经验或做法,然后从每一口塘的具体情况出发,一塘一做法,创造不同以往的养泥鳅模式。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hao铺垫15~20cm的淤泥。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
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敌百chong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
可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饲料。当鱼苗长至2.5~3cm时即可分塘稀养或销售。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