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合力打造建筑垃圾产业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涉及市规划和国土委、发改委、财政局、工商局、城市管委、住建委、局、环保局、交通局、局、科委、园林局等多部门和区,只有通过市统筹,才能形成合力、排除阻力,真正打通产业链,实现建筑垃圾从传统的产生-填埋-污染模式,向产生-资源化处理-再利用的循环利用模式转变。
二是尽快推动优惠政策落地。鉴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备社会公益性质且利润微薄,仅靠市场无形之手推动很难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建议尽快参照***针对循环经济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土地优惠(如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为城市配套项目,用地性质为公共基础设施建筑用地)、资金补助、税收减免、***支持、电力优先等层面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方案,促成已规划多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产能。
三是源头治理企业吃不饱的问题。由市统一规划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所,实施分区域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建立全市建筑垃圾管理统一平台,从建筑垃圾生产源头统一登记、收缴和结算建筑垃圾运输费、处理费,实行专用账户管理。从源头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统一送往资源化处置场,不可利用的渣土、开槽土送往填埋场所。同时大幅提高填埋价格、降低资源化处理价格,改变建筑垃圾产生单位逐利预期;严厉打击***填埋行为,取缔***填埋场,多措并举减少填埋量。
四是大力推广再生建材使用。住建部和***2015年已联合发布《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明确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应尽快编制再生建材的技术导则、设计标准和施工与验收规范,对产品进行认证并出台推广使用政策。如在同等条件下将再生建材纳入采购网并推广使用;明确要求在设计中优先采用再生建材,特别是在市政道路等***的公共工程中强制使用;在招***中对在工程中使用再生建材达到一定比例的***单位,对其商务标或技术标进行加分;在绿色建筑评定和施工企业定级上加入使用再生建材的相关内容和考核条件;对于使用再生建材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加大对再生建材的宣传力度,普及再生建材有益无害、利国利民的知识,打消人们对再生建材的偏见。
通过多措并举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形成产业链,确保建厂不愁地方、处置不愁原料、产品不愁销路、使用不受***,实现建筑垃圾真正涅槃***,为建设世界***和谐宜居之都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