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被誉为行业中的“黑金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墨行业也面临着痛苦的转型之路,在***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一下我国石墨行业的现状,看看有关***的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措施。
我国石墨资源和石墨制品存在问题如下:
一是“低出高进”等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石墨行业发展。
我国石墨资源进出口存在“低出高进”现象。这也是我国天然石墨产品出口存在的一个矛盾,即天然石墨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的方式持续流失,工业附加值极低。同时再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进口石墨***产品。例如,主要出口的鳞片天然石墨,价格低至3000元/吨以下,而一些负极材料进口价却高达到10万~20万元/吨,一些氟化石墨产品,更是高达30万~50万元/吨。
二是产业链延伸较短,精深加工水平落后。
我国石墨产业产业单一、链条短,缺乏终端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深加工比例低。
从***石墨产业链角度看,我国石墨产值低的采选业生产规模大,产值高的***石墨及其制品产业生产规模小。
产业布局方面,除山东、黑龙江石墨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之外,其他主要石墨产地仅是廉价的原料生产基地,几乎无深加工产业。
三是技术研发“两低”制约我国石墨行业向***领域发展。
“两低”,即有研发费用的企业占比低,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低。受企业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以及国外技术垄断影响,我国石墨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应用产品开发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作为产品研发主体的石墨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创新意识,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公开资料显示,以中国石墨之都鸡西为例,在参与调查的37家石墨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投入的仅有4家,研发费用仅为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3.8%。而在石墨深加工产品技术上***的发达***,则对天然石墨实行“以购代采”战略,并且进行技术***。
四是受市场价格影响的盲目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的***循环。
2008年以来,受市场价格反弹的影响,石墨产业***热情高涨,为改进加工技术、发展地域经济,一些地方***和企业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少数签约企业缺乏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产品长远发展规划,提出的产品方向与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大同小异;有的企业尽管签约落户,但由于投入进展缓慢或***规模缩水,难以推动石墨资源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其后果,一方面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竞争和市场疲软;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石墨资源的“圈炒现象”,影响石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关***提出完善石墨资源政策具体建议
针对现状和石墨行业未来发展,对于石墨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可适当借鉴稀土资源管控模式,建议调整和完善现有政策:
***,调整进出口关税,合理限制初级产品出口量,促进国内石墨产业链向***发展。建议取消球形石墨出口补贴,对于石墨产品进出口关税采取不退不免措施,让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对***石墨产品采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让有能力发展深加工的大企业更好地发展。
第二,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协调和服务职能。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使协会更好地发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之间衔接协调作用,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等;调***源,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完善石墨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行业自律。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石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建议加快石墨生产基地资源整合和加工制造业的重组、优化,加强石墨***业、加工业、***石墨制品产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统一。完善以大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石墨产业链,增加贸易定价话语权。强化***级石墨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先发展***石墨及其制品的新材料产业,在提升国内***石墨产品需求保障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石墨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完善“国际石墨资源***”,避免战略资源廉价流失。
第四,实行总量调控,控制石墨产量规模和矿山数量。建议将***石墨矿纳入***总量调控的保护性开采优势矿种,实现宏观调控。对各省区经协调下拨的产量指标,作为***控制的指令性指标进行统一、***和有力的调控。对已开***区应严格监管,整合矿业权,使优势石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于尚未开采的部分矿区,原则上不再新设***权,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规模和数量。
石墨行业转型之路还是需要漫长的过程,信瑞达石墨作为石墨行业的一员,也是一直不断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部门提出的建议能不能真正的实施,更加受益于石墨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和信瑞达石墨一起期待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