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山陵园内部规划
龙台山陵园的规划源用中国传统皇陵的中轴线布局方案,气势宏大;又辅以“金水玉带”典型风水格局。陵园“依山傍水、藏风聚气”,达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慎终,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重庆龙台山陵园拥有多样的葬法,传统民族墓、时尚现代墓应有尽有。陵园建设“形来势止,前亲后倚”,丰富了陵园的整体感与景观层次;显示了传统为主、多元并蓄的文化特点。陵园根据功能分为:入口区、接待区、祭祀区、地墓区、堂塔区、园林水体等。
入口区:由照壁、大门、金水玉带桥、藏灵石碑和佛壁等构成,礼仪有序。
a.照壁:位于陵园整个建筑物组群的中轴线前端,宽13.8米,高3.5米。正面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国画大师程大利先生题写“龙台福地”。
b.陵园大门:为四柱三间七楼高大型石牌坊,宽15米,高12米。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特点,能创造出一种庄重引导的环境艺术建筑物。一座宅兆的立碑必须遵守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按畴昔的风气,造墓工作选择动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出格加工),这是为了让雨水使土壤连系,省得碑石轻易凹陷。门牌上的“忠”、“孝”、“仁”、“礼”四字,既是民族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亦预知我园四大地墓区域所位。大门前的大型石狮是陵园保护神。
c.金水玉带桥:由左、中、右三案石拱桥组成,中桥宽3米,左右桥各宽2.5米,由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粉画家彭召明先生题写桥名。
d.镇园石碑:由龙的长子赑屃拱托,碑高6米。正面由书法家高凯先生题写碑名,背面携刻龙台山陵园《建园纪事》。
重庆龙台山陵园墓型多样,地势好,价格优便宜,欢迎咨询
龙台山陵园祭祀区规划
祭祀区:由神道、祭坛构成,是陵园的祭祖中心。
a.神道:长150米,宽15米,按古代“数论”的大阳之数设计,整体分为9段共369阶。神道为陵园中轴线上重要构筑,亦是连接大门、广场到山顶的主要通道。堂塔区:由永安堂、长宁塔及承恩亭三个单体建筑构成,既是陵园标志性建筑、亦是可容纳20余万逝者的富贵。神道上将建造三道天门,即一天门、中天门、西天门,充分显示陵园恢宏气势和敬天祭祖功能。神道两侧为十五米宽的花园,栽种四时花卉。
神道共立11尊天神和民族始祖雕塑,其中组为四星辰(青龙、、朱雀、玄武)拱揖的伏羲女娲神像。以后将陆续设置皇天、后土,大梵天、帝释天等天神雕像。
伏羲女娲:是华神民族始祖,相传伏羲和女娲原为兄妹,受上天指示结为夫妻,繁衍子息,其后人即华夏各民族人民。
b.祭坛:祭坛是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区域,也是陵园的精神象征。祭者藉此获得心灵的安慰、精神的鼓励和道德上的自勉。“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民族孝道在此得到文明理性的表现,中国传统仪礼仪规也得以回归和提升。
祭坛分上下两部份,一位于神道入口,建有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圣堂。洛克承认人是自由的,指出:“所谓自由观念就是一个主因有一种能力来按照自己心理的决定或思想,实现或停顿一种特殊那样一个动作。一建于神道顶端,以“天圆地方”象征宇宙浩瀚,大地有情;底部方坛30米见方,四角各置装饰性香炉一尊,上部圆坛直径12米,兴建高达12米的“民族忠魂碑”,上刻华夏民族英雄人物。
祭坛两旁,左设“崇智”方亭,右设“尚礼”方亭,取“人伦五常”之意;并兴建“渝州警魂碑”和“巴国军魂碑”。三碑巍然耸立,浩气长存。
龙台上陵园非一般陵园可比,名人墓非常多
龙台山陵园——风水宝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沐浴殡葬改革的春风,身披重庆直辖的风采,重庆现代往生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涌现出一批墓区园林化、墓体艺术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建墓合法化的陵园,而龙台山陵园就是巴渝陵寝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们在业内宣传和散布有碍于葬文明的信迷思想,他们以把丧事做得较复杂而美其名曰“行”,以所谓的“有规矩、上路子”,大规模、大声势、大举动帮群众操办丧事,误导群众,阻碍了殡葬改革的进程。
含谷古镇历史悠久,民间素来有“先有含谷,后有丰都”之说。丰都为“鬼城”,是常人死后罹受磨难的地方,而含谷则为“瑞都”,是得道众生身后享福之处。我们可以用香和环保的供品来祭,废了那么多心,其实举手之劳,把钱放在功德箱里,多做社会公益就是对先祖更大的慰藉。现在龙台山尚存多处古墓,可证巴渝陵寝源流之正宗。在此辟建龙台山陵园,可谓使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发扬光大之举。
《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乘生气即是选择风水宝地安葬先辈,以图保佑后人安康得福.1996年,我园恭请亚洲凌宏先生主簿,会同内地众多地勘***,在数百处建陵用地中,择定了龙台山这一得天独厚、千里难寻的风水宝地。
九龙坡龙台山陵园,重庆陵园网推荐,恩泽后世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