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敦煌古筝批发询问报价「在线咨询」
作者:伯牙琴行2020/9/17 6:04:22






伯牙琴行是集乐器销售、维修、音乐培训为一体的综合乐器行,经销世界著ming品牌卡罗德、查尔伯特、贝宁、雅马哈、敦煌等国内外品牌乐器,公司终坚持以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诚信理念,致力于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汉代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5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或曰蒙恬所造。”从应邵的《风俗通》2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4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汕一带,是有着“华夏正音、中原遗响”的潮州音乐的一部分,经中原人民南迁带入的古汉乐和数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形成。潮州音乐音乐结构特殊,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舍此,则很难言筝乐的流派和发展。***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jia,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州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特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潮州筝一般都是用钢丝弦。


客家筝: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由潮州音乐加入工尺谱演变而来。主要流行于原潮州府的大埔县(即今梅州市大埔县),并随着客家学的兴起逐渐传播到梅县等客家地区。


传统的客家筝的形制,长度约1.2米左右,面板的弧度较大,桐木制成。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上装16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mao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客家筝发源于潮州筝,是清后期闽粤赣山居原住民在向汉人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古筝流派,两者有不少曲目都是相同的,所用筝的形制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客家筝用的是工尺谱,潮州筝用的是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多用中指,潮州筝则相对多用食指。25弦为改良伽倻琴,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和汉筝基本一致,肉指弹奏。客家筝为了便于乐曲调性的掌握、技法的运用以及乐曲内容的发挥,又将乐曲分类为“软套”、“硬套”和“反线”。传统的手抄工尺谱及印行本,大多记旋律骨干音的“调骨”,奏时由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对客家音乐的修养而编配指法和“变奏”、“加花”。


演奏乐曲之前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

1)坐在凳子上演奏,凳子的选择因人而异,高度一般要能使演奏者两腿自然弯曲成90度时,大腿低于古筝背板75px为宜;身躯要坐直,但不能挺胸,要含胸拔背使身体呈松弛状态,以利于演奏者在演奏时呼吸能畅通;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和活动,但古筝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左脚稍前于右脚,两脚成“丁字形”踏在地上;以便身体的摆动,右脚后跟需要稍稍翘起;筝横放在筝架(或筝桌)上,前岳山在演奏者的右侧;双眼自然平视乐谱;表情要自然。



商户名称:山西伯之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