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到场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到场, 而是整个管理
自从2007年初步接触到TPS,我们工厂致力精益到场的推行与实施年了。从对5S的照抄,到理解、实现, 再到单元到场与单件流的实现……从刚开始凌乱的点滴改善,到现在系统化、流程化的改善。精益到场所带来的决非是到场方式的冲击与改变,而是整个管理流程的重新思考与变革。在这当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员工就不积极参与改善呢?为什么5S的维持就那么难呢?……参加过好几次精益到场的交流后,发现不仅我们有这样的困惑,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呢?
V***不仅可以分析到场制造活动,同样可以用V***与价值活动分析企业的管理流程,重新思考我们的使命、价值、愿景与战略,一下子豁然开朗:传统工作职责描述、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培训管理、***管理……,管理者往往被很多管理的方法所迷惑,这些方法之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如果用拉动管理和价值链、价值活动分析的方法,则可以清晰地理解这些方法。否则,可能只是因为大家说这是一个好企业所必需的管理方法,我们公司也要学习,也要使用;但所有的管理方法本身并不是增值的,于是往往成为了一种管理浪费。
从拉动管理的角度看现有的管理架构,则发现存在诸多的管理浪费与不足。传统的推动到场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库存,但顾客可以挑选只是自己需要的价值。同样,传统的推动管理产生了大量管理浪费,过度的考核,过度的控制,过多的战略,等待的浪费,决策的浪费……所有这些,既不增值,也不是必需的。如果我们为员工制定一个没有增值的绩效,只会让员工被动地进行工作,阻碍员工主动地改善。对员工而言,他的价值是绩效决定的,而不是他实际增值的结果,那为什么要参与改善呢?除非绩效管理改变。
制造业也必须改变观念,从原来制造产品的行业转变成制造服务的行业。因此,除了要有具竞争力的价格及品质外,必须以有限的人力,资源,以更短的时间,适时地送达客户或消费者少量多样的产品。这乃是中国企业在21世纪里,要突破现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从本质上来讲,精益到场是一种大限度降低企业到场所需要的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目标的到场模式。它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变化,灵活地、快速的调整到场目标,并依靠精密细致的管理,***进行到场,从而“彻底排除浪费”现象,防止因到场过量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1、价值观:精益思想认为产品的价值需由终的用户来确定,价值只有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
2、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部活动。识别价值流是精益到场的起步点,并按照终用户立场寻求过程的整体佳状态。
3、流动:精益到场强调要求各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需要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4、拉动:拉动到场亦即按用户需求拉动到场,而不是把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5、尽善尽美: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实施条件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要讲求实施的方法:
1、是要给企业的高层进行精益到场方面的知识培训,使高管理层能够理解并支持精益到场方式的推行。
2、逐步进行厂的培训及宣导,使人人了解精益到场的方式方法及优点。达到共识方可顺利推行。
3、为坚定推行的信念可先做一个推行样板区域,从某一个点切入进行推行。例如:到场现场的布置,物流规划等。
4、巩固己有成果并逐步扩大改善范围,直至员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