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工作的几种模式
1发送模式
发送模式:话音被MIC(麦克风)收集,如果VOX功能开启,则信号一路被送到MCU进行判别,另一路在MCU应答后则会送到Splatter Filter, 在那与CTCSS信号会合,一起送到发射电路部分。除了载波的调制方式以外,数字模式还要经过一个AD-DA的过程,在其他的模拟机听收听时,数字对讲的信号是无法识别的声音。否则,信号直接和CTCSS信号一起发射出去 。
2接收模式
接收模式:在此模式下,发射通路将会关闭,解调出的信号兵分三路,一路通过Tone Filter和比较器送到MCU,检查是否为同一编码;一路被送到语音处理部分,如果CTCSS编码相同,则通过扬声器发出信号,否则静音;还有一路信号被送到噪声检测电路中,该电路由Noise Amp(噪声放大器), SQ(Squelch Detecter, 静噪检测器)和比较器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研制、生产和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和频段应当符合***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报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准或备案。
该电路控制着Squelch Level(静噪等级),如果用户选择较高的静噪等级,则对讲机的抗干扰能力会很强,不过通信距离将会缩短,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SQ还控制着Monitor(监1听)功能。使用诸如除污剂、酒精、喷雾剂或石油制剂等化学***都可能造成对讲机表面和外壳的损坏。通常信号很弱时是不会送到扬声器中(反正听不清),监1听就是要听到这种微弱的信号,让SQ关掉,信号直接送到扬声器,用耳朵从噪音中辨别话音。不过监1听要消耗很大的能量,一般地,正常收听状态只需要0.18uV/2.5秒的能量注入,监1听状态则需要至少0.4uV。
车载对讲机
车载天线系统包含:天线、天线安装位置、安装固定方式、馈线质量、接口、防水、接地等综合,一个良好的车载天线系统是优良车载电台的核心部分。4按键模式KeyTouchMode(按键模式):这种模式下,发射通路关闭,如果VoX功能开启,则MIC部分电路保持开启状态,否则也关闭。 在业余无线电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通联信号好,有这么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好台子,但一个好台子,不如有一个好天线,然后一个好天线不如有个好位置,可见好的发射位置对于无线电活动的重要性。
1. 不使用仿造天线,保证天线本身具有1.5以下的驻波比。并且保证阻抗,电抗匹配;除了技术指标能保证外,稳定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旦质量不稳定的天线出现接触不良可能导致烧机,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2. 不在偏离电台发射模块,与偏离天线中心频点以外的频率发射,因为越偏离,驻波也就越大。更不能用400兆的天线在2米上面发射,反过来也不可以。
3. 车载天线在使用之前要用驻波表、天线分析仪检查天线的参数,确保参数正常才可使用,市面有大部分的天线都很难确保有良好的谐振点,建议自己配备一个驻波表,随时检测驻波以及功率情况。
4. 经常检查馈线出车端有没有破损,如果有破损建议更换,因为也会造成电波泄漏,形成驻波,危害***。如果断了,100%的就不能发射了。
5. 天线不可以放倒使用,放倒以后驻波会很大,损伤机器。
6. 天线不可放在室内使用,会造成高驻波,还******。
7. 尽量不要总是拆卸天线,日久容易造成接触不良产生高驻波,影响机器寿命。
8. 下雨天注意接头不能够进水,如果进水,也会驻波高。平时也注意接头的检查。有没有松旷的状况。
9. 天线馈线系统也至关重要,尽量使用“-5”左右馈线,大部分车机损坏就是因为馈线出现接口不良问题烧机。
10. 如果是车载机器,车上的整流器对电瓶的输出电压要保证在15V以下。除了这些主观因素以外,现在的客观情况,如数字机价格普遍较高、数字机设定不便、数字中继铺开出师不利、多种制式混战市场等因素也导致数字机的发展前景还未可知。平时可以用电表测量。需要注意的是:熄火的时候电压一般在12.5V左右,待速的电压应该在13.5V左右,提高转速3千转,只要不超过14V就说明整流器没有问题。电台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渝利文分享】什么是集群对讲机
对讲机一般分为民用对讲机和集群对讲机两类。集群对讲机为集群系统用户专用,需要控制设施支持才能正常使用。
民用对讲机不需要设施,具有费率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在物业管理、生产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民用模拟对讲机相比,融入了数字调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民用数字对讲机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语音清晰、易于加密等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短信息等附加业务。因此,民用对讲机逐步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
为此,国内外众多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国内部分高校和有关公司于2005年10月召开“数字对讲机产业联盟”筹备工作会议协调相关事宜,以推动国内民用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发展。
目前已有部***和机构推出了民用数字对讲机的样机。但是,此类对讲机往往是在集群数字对讲机基础上改进而成,一般采用分离元件设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难以在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