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又称短暂性抽动障碍(tics),是儿童期***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主要表现为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突然的、无目的、重复的、快速的肌肉收缩,常伴有发声。多见于5~7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患病率为1%~7%。一、
病因(一)心理刺激 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包括:严重或持续的精神创伤;过度的精神紧张;各种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等;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系统紊乱,如亲子关系不良、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教育不恰当等。
(二)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如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可引起皱眉、皱额等,从而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久而久之,在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质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
(三)躯体因素 因躯体***而诱发抽动障碍,如急性***、上呼吸道***、***等可引起眼部、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当局部***消失后,***状仍然持续存在。
(四)遗传因素 儿童***有家庭集聚性,病儿的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一般人群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第三篇 女***的***
(五)药源性因素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抗***药等可能产生抽动不良反应。二、临床表现 其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有的患儿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抽动,有的患儿抽动部位不固定,还有的患儿则是多个部位同时发生抽动。当抽动开始时,患儿本身能意识到,但无法克制,有时伴发单纯的、迅速的、无意义的声音。这类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羞涩、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有些儿童同时还伴有遗尿、夜惊、口吃等症状。三、诊断 《中国精神***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儿童***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等简单抽动。 (2)抽动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已持续2周,但不超过12个月。某些患儿的抽动只有单次发作,另一些可在数月内交替发作。 (3)18岁前起病,以4~7岁儿童***常见。 (4)不是由于Tourette***、小舞蹈病、***或***系统其他***所致。
四、***(一)心理***1.支持性心理*** 医生应理解患儿的痛苦,热情接待,详细了解患儿的生活经历和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其消除心理负担,减少***、抑郁等不良情绪。2.行为*** (1)松弛疗法及生物反馈训练:使患儿逐渐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消除紧张情绪。 (2)消极训练法:让患儿在15~30分钟内有意识地重复某一抽动动作,使患儿逐渐感到疲劳,达到减少抽动频率、缓解抽动作症状的目的。 (3)自我监督疗法:让患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抽动的次数、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记录相应的情感反应及内心体验。通过记录,使患儿增强对抽动的自我意识,主动克服***状,也为医生的心理***提供必要的依据。3.家庭*** 家长不要责怪孩子,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取笑他;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要启发孩子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对***数顽固性***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