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A·s”的安全性是什么?
“30mA·s”的安全性是什么?
答: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研究表明,引起心室颤动不仅与通过***的电流(I)有关,而且与电流在***中持续的时间(t)有关,即由通过***的安全电量Q=I×t来确定,一般为50mA·s。就是说当电流不大于50mA,电流持续时间在ls以内时,一般不会发生心室颤动。但是,如果按照50mA·s控制,当通电时间很短而通人电流较大时(例如500mA×0.1s),仍然会有引发心室颤动的***。虽然低于50mA·s不会发生触电致死的后果,但也会导致触电者失去知觉或发生二次伤害事故。实践证明,用30 mA·s作为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无论从使用的安全性还是制造方面来说都比较合适,与50 mA·s相比较有1.67倍的安全率(K=50/30=1.67)。从“30mA·s”这个安全限值可以看出,即使电流达到100mA,只要漏电保护器在0.3s之内动作并切断电源,***尚不会引起致命的***。故30mA·s这个限值也成为漏电保护器产品的选用依据。
为什么进行了保护接零(接地)后,还要加装漏电保护器?
为什么进行了保护接零(接地)后,还要加装漏电保护器?
答:无论保护接零还是接地措施,其保护范围都是伺限的。例如“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并在电源侧加装熔断器。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某相与外壳碰触)时,则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由于短路电流很大,迅速将***熔断,断开电源进行保护。其工作原理是把“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从而获取大的短路电流切断***。然而,工地的电气碰壳故障并不频繁,经常发生的是漏电故障,如设备受潮、负荷过大、线路过长、绝缘老化等造成的漏电,这些漏电电流值较小,不能迅速切断***,因此,故障不会自动消除而长时间存在。但这种漏电电流对人身安全已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还需要加装灵敏度更高的漏电保护器进行补充保护。
如何选用漏电保护器?
答:选择漏电保护器应按照使用目的和根据作业条件选用: 按保护目的选用: ①以防止人身触电为目的。安装在线路末端,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 ②以防止触电为目的与设备接地并用的分支线路,选用中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 ③用以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保护线路、设备为目的的干线,应选用中灵敏度、型漏电保护器。 按供电方式选用: ①保护单相线路(设备)时,选用单极二线或二极漏电保护器。 ②保护三相线路 (设备)时,选用三极产品。 ③既有三相又有单相时,选用三极四线或四极产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