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快厌氧消化速率,提高沼气产量,人们通常会对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常用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和复合预处理。物理预处理主要通过减小餐厨垃圾的颗粒尺寸、絮体、胶团和细胞等结构来增加可溶性、增大餐厨垃圾和微生物或酶的接触面积来加速水解反应。物理预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粉碎、超声波、微波、高压、加热、冷冻等方法。研究热预处理(55~160℃)对中温厨余垃圾厌氧发酵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预处理能强化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厨余垃圾处理器型号齐全,热预处理温度在90~120℃为佳。
化学预处理方法主要有酸、碱、臭氧氧化等方法,它主要通过生化反应促进餐厨垃圾水解,如促进多糖的糖普键断裂形成低聚糖、麦芽糖和单酪。生物预处理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等预处理方式。
对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往往意味着额外的工艺,需要额外的设备、***或者能量。工程应用中往往要考虑预处理的经济收益,对一些耗能高的预处理方式如高压和加热等,厌氧消化所获得的额外能源还不足以补偿预处理所消耗的能量,因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总体而言,能耗低、成本小、绿色环保、作用效果好是餐厨垃圾预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
餐饮垃圾生化预处理
1、湿热处理
湿热处理主要以湿热水解为主,是指基于热水解反应,在适当的含水环境中,厨余垃圾处理器厂家供应,利用热能对餐饮垃圾进行处理,并改变垃圾后续加工性能的餐饮垃圾预处理过程。湿热水解处理一般是利用高温蒸汽对餐饮垃圾进行加热蒸煮,主要目的是将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油脂,通过加热“溶析”出来,以提高餐饮垃圾处理装置及整体工艺的“提油率”。湿热水解可将其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水解为易于被动植物吸收的小分子易溶物质,便于后续厌氧消化降解,也可杀灭垃圾中的病原体和。根CJJ184-2012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湿热水解处理温度宜为120~160℃,处理时间不应小于20mim;
2、干热处理
干热处理主要是对餐厨垃圾进行干燥脱水、加热,由于干热处理为间接加热,物料温度的上升需要时间,干热设备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满足物料的温度和停留时间。根据CJJ184-2012,干热处理温度宜为95~120℃,处理时间不应小于25mim;
3、生物干化
生物干化预处理技术是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采取过程控制手段,利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热能,配合强制通风促进水分的蒸发去除,从而实现垃圾干化的预处理工艺。其特点在于无需外加热源,干化所需能量来源于微生物的好氧发酵活动,属于物料本身的生物能。研究成果表明,在7~15d的生物干化后,水和CO2(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CO2)降低25%~30%,导致垃圾的含水率小于20%,垃圾低位热值升高30%~40%,干化处理后的垃圾具有比较好的可分选性,经分选后,厨余垃圾处理器多少钱,有机废物部分可被压缩成垃圾衍生燃料(RDF)。
完善餐厨垃圾管理体制和政策
在餐厨垃圾管理体制方面,欧洲等发达在餐饮部门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存放点,对餐厨垃圾实行单独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处理器,对运输和处理实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特别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采取成品或半成品等净菜进城措施,源头削减和餐厨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强制资源化利用的措施。我国餐厨垃圾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起步较晚(2005年),在收集、运输和处理方面的政策***和标准相对滞后。因此,餐厨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运输、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环节,落实餐厨垃圾从产生、运输、处理等各环节的污染控制,构建“因地制宜、技术合理、环保达标”的餐厨垃圾处理体系。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监控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统筹监控管理与信息化运行,显著提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系统的整体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