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热分析的发展及现状
热分析发较早是1900年有人提出,50年代才形成热电偶用于热分析的雏形,60年代实现消耗性样杯,并形成CEL测量,67年完成含碲(Te)涂料样杯的专利.至70年代中期,铁水成分热分析基本成熟,以后虽然有了多种样杯及多参数,多性能,二次仪表的改进,但都没有(C Si CE)成分热分析一样的突破.
国内70年代末陆续引进了20多台套,国外配套的样杯用完后,多数都搁置起来.80年代始,国内多家纷纷上马试制热分析仪器和样杯,价格低下来很多,但是精度稳定适应下来的很少.
90年代天津三达与日本撒布浪斯合资成立了天津撒布浪斯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开始在国内大量组装生产样杯,并出售日产热分析仪表等,占据了国内热分析市场的很大份额.当然还有几家外资和合资的热分析仪表和样杯参与竞争.
铁水成分与铁水质量的关系
对于普通热分析系统来讲也是如此,普通热分析仪器只进行白口凝固冷却曲线测定,通过bu捉到初晶温度 TL、共晶温度TE 这两个特征点,由内装的计算机程序计算出碳当量[CE]、碳含量[C]、硅含量[Si],需要说明的是:铁水成份热分析仪报告的[C]、[Si]含量是铁水中所有元素对 TL、TE 综合作用效果,等效为[C]、[Si]元素对TL、TE作用效果的报告。这里面即包含了[C]、[Si]元素的作用,还包含了其他石墨化、反石墨化元素的综合作用。更准确的讲是[C]、[Si]成份的有效含量,其数值与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出碳含量C%、硅含量Si%是有差别的。
热分析仪器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五大系列,十几种产品可满足不同厂家的选择。热分析仪表在炉前分析中具有提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直观、方便、可靠的特点。首先,由于以铁水的冷却曲线为测量依据,可以得到其他分析方法不可能得到铁水状态信息,如铁水是否过度氧化,奥氏体支晶生长时间,共晶凝固时间长短等,这些现象对铁水凝固后铸件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他的分析方法确无法提供如此直观、形象、丰富的信息,如果不对这些信息加以利用,炉前的质量控制就存在很大的缺憾,也很难将现在的铸件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