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热分析的发展及现状
热分析发较早是1900年有人提出,50年代才形成热电偶用于热分析的雏形,60年代实现消耗性样杯,并形成CEL测量,67年完成含碲(Te)涂料样杯的专利.至70年代中期,铁水成分热分析基本成熟,以后虽然有了多种样杯及多参数,多性能,二次仪表的改进,但都没有(C Si CE)成分热分析一样的突破.
国内70年代末陆续引进了20多台套,国外配套的样杯用完后,多数都搁置起来.80年代始,国内多家纷纷上马试制热分析仪器和样杯,价格低下来很多,但是精度稳定适应下来的很少.
90年代天津三达与日本撒布浪斯合资成立了天津撒布浪斯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开始在国内大量组装生产样杯,并出售日产热分析仪表等,占据了国内热分析市场的很大份额.当然还有几家外资和合资的热分析仪表和样杯参与竞争.
铁水质量管理的指标:共晶团
灰铸铁共晶结晶时,石墨与奥氏体几乎同时生长,由两个固相形成多面体结晶.其特点是石墨在共晶团间不连续,这就严重地消弱了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所以共晶团数目越多,越细化.强度提高很快,这同一般合金化所引起的强化不同,后者是强度增加 硬度也增加.而前者是强度增加的同时硬度增加的并不明显.这是一种弥散强化形式.
例如:内燃机缸盖不少于350个/平方厘米 这样高压缩比下,不漏气,备用功率大.
炉前铁水管理的重要环节——铁水的较佳熔炼温度控制
温度的控制很多铸造工厂没有足够重视,但它是炉前铁水管理很重要的一环。不仅影响铸件的内在质量,还和铸件的气孔、夹渣和表面缺陷等有关。参考下面的资料,可以了解温度在铸造生产的意义。
不同的石墨形态,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铸铁,各种不同的铸铁均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石墨应是细小的、均匀的,对孕育铸铁的石墨则应是短而钝头的,对球墨铸铁来说,石墨应该是园整的,在熔炼过程中,要保证得到上述要求的,首先就必须将粗大的过共晶石墨和共晶石墨溶解到结晶临界半径以下,在重新结晶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上述要求的石墨形态。这就是消除石墨遗传性。而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粗大的过共晶石墨在铁水温度达到1500 度,并保持6~9妙钟可以溶化到结晶临界半径以下,只有在这样的熔炼条件下,生产的高牌号孕育铸铁或球墨铸铁的质量是可靠的。故生产孕育铸铁、球墨铸铁对铁水的熔炼温度是有要求的,其铁水熔炼温度应控制在1500 度以为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