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原理1821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T
热电偶的原理
1821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T.J Seebeck)发现:当连接两种不同金属,并对两端的接点施加不同温度时,金属之间会产生电压并有电流通过。这一现象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塞贝克效应”。该回路中生成电流的电力被称为热电动势(Thermoelectromotive force),其极性和大小仅由两种导体的材质和两端之间的温度差决定。
利用前面所说的塞贝克效应,热电偶工作原理为其凭借2种不同金属的接合处(测温接点)T1与热电偶显示仪表接点(基准接点)T0之间的温度差T,从而产生电压。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显示仪表会测量该电压。
热电偶测量时容易发生的故障实例
热电偶测量故障排查
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有时会无法获得正确的测量值。下面汇总了热电偶测量时容易发生的故障实例。
按照总体的热电动势为1.00mV 3.00mV 10.00mV=14.00mV,测量值为100℃。(以热电动势的各数值作为参考值)
1、热电偶与补偿导线的极性反接
如果弄错热电偶与补偿导线的极性,则无法正确测量。
总体的热电动势变为-6.00mV,显示仪表上显示错误温度。
2、铜导线代替补偿导线使用等
有温度梯度时,如果使用铜导线等替代补偿导线,则无法正确测量。
总体的热电动势变为11.00mV,测量器上显示错误温度。
3、使用了不同种类的热电偶和补偿导线
如果使用与测量器不同种类的热电偶与补偿导线,则无法正确测量。
总体的热电动势变为7.50mV,测量器上显示错误温度。
热电偶通常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热电偶通常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热电极(俗称热电偶芯)、绝缘管、保护管和热电偶接线盒。为了保证热电偶正常工作,对热电偶结构提出如下要求:
1、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JJG 351-1996热电偶检定规程规定原文为:“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2、热电极间必须有良好的绝缘。GB/T 30429-2013《工业热电偶》标准要求:对于长度超过1m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与其长度的乘积应不小于100MΩ.m;对于长度等于或不足1m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3、参考端与导线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4、用用于热电极***介质时,必须采用适合的热电偶保护管,将***介质隔开。
5、热响应时间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通常以τ表示,如τ0.5、τ、τ0.9等。测量热电偶热响应时间应在专用水流试验装置上进行。该装置的水流速度应保持0.4±0.05m/s,初始温度在5-45℃的范围内,温度阶 跃值为40-50℃。在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应不大于温度阶跃值的±1%。被试热电偶的置入深度为150mm或设计的插入深度。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工作端的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冷端与工作端,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