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底物法测定总大肠菌群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同一水样在自然环境下与无菌室中分别进行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培养时间为 24 h,培养温度为( 36 ± 1) ℃ ,水样在自然环境下与无菌室内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值相对偏差在 10% 以内,样品T检验分析p>0.05,监测值差异不显著,表明此方法对实验环境是否无菌没有严格的要求。
大肠菌群是指在37℃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兼性厌氧的革蓝氏阴性无芽孢***的总称。主要由肠***科中四个属内的***组成,即埃希氏***属,柠檬酸***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属。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常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可适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滤膜法仅适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单、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堵塞滤孔的水样。
酶底物法检测系统检测水质粪大肠菌群的环保标准,里面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都是有哪些水是符合***饮用标准的。
粪大肠菌群,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菌体。粪大肠菌群在44.5℃会培养产生的发酵乳糖和酸气体。粪大肠菌群在邻硝ji苯-β-D-吡喃半乳糖培养过程中产生半乳糖苷酶,这种酶能够分解底物直接释放产出***的邻硝ji苯fen,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进行定性。
程控定量封口机工作原理: 加入含有总大肠菌群***的水样,目标***在Minimal Medium ONPG-MUG培养基中36℃±1℃培养,总大肠菌群***产生的特异性生物酶β一半乳糖苷酶能分解Minimal Medium ONPG-MUG培养基中的色源底物ONPG,使培养呈现***;同时水样中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特异性的β一葡萄糖醛酸酶分解Minimal Medium ONPG-MUG培养基中的荧光底物MUG,产生特征性荧光。同样原理,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在44.5℃培养时会分解Minimal Medium ONPG-MUG培养基中的色源底物ONPG,使培养基呈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