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介绍可知,无为环境电絮凝设备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采用分体式设计,将电解与分离过程分别置于两个***的装置中进行,使设备结构合理化,从而提高了处理过程效率。第二、电解反应器中极板采用复极式连接,可有效减小极板间距,降低槽电压和能耗,吨水能耗比传统电絮凝装置降低75%~90%,同时简化了接电装置和极板更换操作。第三、电解反应器中极板垂直布置,与电极固定架结合,形成导流式电解反应器,大幅提高水流速度和水流湍动度,强化水力冲刷和搅拌,防止电极极化和钝化发生,增加了絮体与气泡接触机会,从而强化了絮凝气浮效果。第四、水流总体方向为自下向上,天津电子絮凝系统厂,减少气泡拥堵和堵塞。第五、分离装置采用平流式气浮池,流态稳定、均匀,出水堰负荷低、出水水质好。第六、采用大规模高压高频脉冲电源,天津电子絮凝系统,使用寿命长、输出精度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采用自动定时切换正负极输出设置,防止电极钝化。第七、电流不高,天津电子絮凝系统报价,可采用绝缘电缆与电解反应器连接,电解反应器采用密封接电柱连接,无电气部件,安全性更高。
含***废水的处理线路板、制革、染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含大量***离子,如Cr6 、Cu2 、Ni2 等,都可以通过电絮凝技术进行有效去除。以除铬为例,电絮凝法通常采用铁电极,通过利用Fe2 或Fe 的还原作用将Cr6 还原为毒性较低的Cr3 ,并与 OH- 反应生成沉淀或被原位生成的絮凝剂吸附,天津电子絮凝系统哪家好,同时Fe2 被氧化为Fe3 。A. K. Golder 等电絮凝法间歇处理废水中的Cr3 ,使用的是不锈钢电极,其中极板间距22 mm,反应器容积0.8 L,Cr3 初始质量浓度1 000 mg/L,N*** 质量浓度1 000 mg/L,pH=3.4,电流密度487.8 A/ m2,反应 40 min,Cr3 质量浓度降至2.0 mg/L。在电絮凝技术工程化方面,F. R. Espinoza - Quiňones 等将其应用到巴西托莱多地区一个皮革制造厂排放的含Cr6 废水的处理中,工程采用铁电极,反应器容积5 L,电极尺寸7 cm×14 cm×0.15 cm,极板有效表面积80.5 c m2,pH=7.8,电流密度680 A/ m2,铬质量浓度44 mg/L。经电解30 min 处理,除铬率接近100% ,达到巴西环境排放标准(≤0.5 mg/L),处理1 m3 废水的运行成本为1.7 美元。
电絮凝法处理废水是利用铝或铁阳极溶出,原位生成高活性的多形态聚铝或聚铁絮凝剂,将水体中污染物微粒聚集成团并沉降或气浮分离的除污工艺。电絮凝法具有、泥量小并易于固液分离、无需外加药剂、二次污染少、操控和设备维护简单、易于自动控制和终出水中总溶固(TDS)小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处理***、氟离子以及染料等无机、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电絮凝技术的历史久远,1889 年伦敦首先建成电絮凝法处理海水与电解废液的车间。1906 年,电絮凝技术首先被德国人A. E. Dietrich 在美国申请,并用于船舱污水的处理。由于早期电絮凝技术水平低、能耗高、处理废水种类少,因此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未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类型的日益复杂和对小型废水处理集成设备的需求增加,电絮凝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对电絮凝剂原位生成及其絮凝机理的深入解析,各种因素对絮凝效率及电极极化和钝化的影响机制,电絮凝法对更多类型废水处理的尝试,以及电絮凝技术耦合电气浮等***工艺提高整体处理效率等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