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建筑物区域节能工作经历了 30 年的发展,建筑物区域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世界范围看,区域节能评价实施方案我国在建筑物区域节能方面仍存在起步晚、标准较低的情况。目前,发达***在积极推动建筑物迈向更低能耗并提出了“低能耗建筑物、超低能耗建筑物、近零能耗建筑物、( 净 ) 零能耗建筑物”等理念 。2015 年,我国颁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物技术导则 ( 居住建筑物 )》,与德国被动房技术体系对标。河北省和山东省也相应推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物区域节能设计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被动式“零能耗”建筑物是未来建筑物区域节能设计发展的趋势。
建筑区域节能评价工作除了应该注意建筑门窗、建筑屋顶和采暖制冷系统的用能效率外, 建筑物围护墙体的节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建筑区域节能评价不抓墙体革新不可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同样, 墙体革新不与建筑节能相结合, 也失去了墙体革新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 建筑区域节能评价实施方案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虽然建设部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调***小组和专门的建筑节能协调办公室, 但到目前为止, 很多地方仍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因而建筑节能工作难以推进。
我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 ***用由***和单位负担, 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 而且供热采暖系统一直采用垂直单管串联方式, 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 外网也不能适应系统动态调节控制, 致使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收费体制下, 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 无法满足用户对热舒适程度的要求, 用户也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10 多年来, 北方采暖地区已经建成了约 1.4×108 m2 的区域节能评价实施方案建筑,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大为改善, 因此冬季室温得到了提高, 但由于供热热量没有计量, 用户也不能调控室温, 房间太热时就开窗散热, 出现了区域节能评价建筑实际上不节能的不合理现象。不管是区域节能评价建筑还是非节能建筑, 都是按建筑面积收取***, 影响了房屋开发建设方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只有实行按热量计量收费, 才能体现出节能的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针对火电厂节能的特点,结合一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火电厂区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三个原则。
1.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用系统的观点对节能效果的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描述,要将各部分有机结合,并在系统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分解。所选的指标要足够,能够反映火电厂的节能水平,同时对火电厂节能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和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2.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与实用的基础上,要围绕火电厂节能减排的特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3.可行性和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易于量化。为了使区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分析,选取的指标必须概念明确、内容清晰,以便直观地说明问题,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并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