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化工项目评价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就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首先,评价人员要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所属行业类别,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性质
加以判定,确定项目是新建、改扩建还是技改。了解上述信息后,进一步对项目的生产工艺设计资料、原料及能源消耗、排污及措情况、事故排放及风险防范措施等资料进行收集,改扩建或技改项目,还需收集现有项目回顾。
另外,还需要对前期项目验收监测和日常监测的数据报表等做到归纳整理,为化工项目环评工作开始做好准备。根据资料报告的数据分析,工作人员要编制出环保措施的方案和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对数据进行详细描述[3]。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累积和叠加,辨识方案中环境不利的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和规避环境风险的对策建议.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规划环评的一般性原则、框架和程序[1-4],以及环境影响筛选与识别[5]、指标体系[6-8]、情景分析[9-10]、公众参与[11-12]等常规性评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从总体来看,我国规划环评理论储备不足,规范化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尚未系统地建立起来.面对规划方案及其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缺乏有效的评价理论基础与适用的评估技术系统,造成了实践中评价技术方法选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对规划环评结论的科学性及其决策支撑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环评公司在编制环评报告过程中与业主沟通不到位。有些环评公司甚至直接套用同类型项目环评报告模板,业主根本不知道环评报告具体内容是否符合本项目的实际。例如:生产设备与设计产能不匹配,实际建设过程中设备数量大于环评设计数量,造成的后果轻则由业主向环评审批部门写出书面说明,重则业主需要重新履行环评审批文件手续,甚至因“批建不符”而被处罚。
环评公司不能只追求环评报告终能不能通过评审。为了能通过评审,一些环评公司在环境影响预测过程中不考虑项目建设和企业以后生产运行的实际,以化的预测结果降低排放总量,以便于顺利通过评审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