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建项目当中,不同人群受到其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应该对其影响程度进行细致划分,以保障公众参与的实效性。
然而,由于缺乏对审批工作整个流程的参与,导致公众意见的可采纳性不足,限制其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同时,也削弱了公
众在审批工作当中的监督权利。无论是在重大影响的环评当中,还是在影响程度较小的环评当中,都应该对相关的判断依
据进行细化处理,保障各标准的***性与客观性。在环评审批工作当中涉及较多的环节,应该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增强公
众的参与度,包括了文件的提交和审批、审查、文件公示等。应
该从审查环节入手,明确公众在各个环节当中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其影响力度的增强。监督各个流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防
止在环评审批中出现违规行为。
对于环评而言,要以“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强基础。规划环评越来越受重视,指导项目准入,而项目环评重在落实具体环境质量目标,做好与排污许可证的衔接。过去几年环境功能区划在建设项目环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部署参考依据。
一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中存在一些评价标准不当、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数据结果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切合实际等问题,给企业在建设和环保验收过程中造成很大难度。
有些措施根本落实不了,即使采用的环保设施也达不到预测的排放限值。企业不得已重新履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正常生产。
企业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避免在环保验收过程走弯路;在环评文件审批过程中严格论证把关,对于不规范的环评预测及环保措施应明确予以否决。在确保源头治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