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点区域水土流失观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是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定量数据的直接来源,是标定其他手段所得数据的“标准物”。布局合理、代表性强、功能完善的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点体系,能够测定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准确评价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布局、措施设计与配置提供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点 818 个,但在布局、运维和整体功能发挥等方面 仍 存 在 不 足: 一是监测点分布不尽合 理、不均衡,如***水土保持区划的 41 个三级分区中,有 12个尚无监测点; 云南省监测点分布不均,楚雄州的监测点数量占全省监测点总数的 25%。二是监测点综合功能性、对象代表性不强,如坡面径流观测场偏多( 共 316 个) ,小流域综合观测站偏少( 仅 95 个) ,风蚀和冻融侵蚀监测点更少( 分别为 35 个和 4 个) ; 坡面径流场按照控制性试验的要求建设,自然属性和原型属性不强。三是运维保障不力,设施设备多有损毁,升级改造不及时。
由于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是在保持行政界限相对完整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近些年来备受各级***的重视。但由于此项工作对象地域广阔, 涉及内容广泛,所需资料巨细庞杂, 而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基础资料收集受手段、设备所限, 存在着数据陈旧、匮乏、更新困难、时效性差等诸多不足, 而在数据采集阶段就不可避免地代之以人为的分析和臆断。在此情况下, 范围越大, 数据的系统误差就越大, 导致资料失实; 难以客观地反映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从而使这项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工作的开展一直未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