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电缆头的设计原理及差别
冷缩电缆头与热缩电缆头的区别大小
冷缩电缆头与热缩电缆头的区别
1、交联电缆头的设计原理
首先,所有交联电缆头的设计原理都应遵循***电缆本体结构为原则。因此,就其接头的设计思想应符合中国的GB12706-4和IEC60502-4:1997的电气标准,并且必须要满足其电气、物理及化学性能,以确保电缆头长时间的正常运行及电器设备的安全运作。3、电缆安装时排列过于密集,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或电缆靠近其他热源太近,影响了电缆的正常散热,也有可能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热现象。
冷缩电缆头
2、冷缩电缆头与热缩电缆头的差别
2.1、结构
交联电缆是由电缆的外护套、金属铠装、内护套、填充物、铜屏蔽层、外半导层、绝缘层、内半导层、导体、钱芯等组成。因此,有什么样的电缆结构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材料及其工艺的电缆附件和它一一对应与配套。
2.2、原理
电缆头的设计原理应满足与达到的要求:使电缆在任何自然环境下能够安全运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重视四大关键因素,即:(1)密封,(2)绝缘,(3)电场,(4)工艺等要素,这也是解决电缆头的四大重要问题。
聚全氟乙(F46)绝缘不超过200°C,氟塑料及硅橡胶护
使用特性
1、交流额定电压:U0/U 450/750KV。
2、很高工作温度:聚全氟乙(F46)绝缘不超过200℃,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绝缘不超过260℃
3、很低环境温度:聚护套:固定敷设-40℃,非固定敷设-15℃,氟塑料及硅橡胶护套:固定敷设-60℃,非固定敷设-20℃。
4、电缆安装敷设温度应不低于0℃(氟塑料、硅橡胶和复合护套电缆不低于-25℃)。
5、电缆允许弯曲半径:非铠装电缆很小为电缆外径的6倍,铜带屏蔽或钢带铠装电缆很小为电缆外径的12倍,氟塑料绝缘和护套电缆很小为电缆外径的8倍。
电力电缆入地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电力电缆入地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12mm铜带的有效截面值是不能达到铜丝疏绕所能达到的比较大的有效截面值。随着电缆线路日益增多和运行年限增长,电缆故障也逐渐增加,电缆运行中发生的电缆本体、电缆附件、电缆附属设备等故障也明显增多。根据笔者多年运行维护的检修实践,电缆故障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绝缘、附件和外护层。电缆老化会造成电缆温度过高、绝缘击穿,甚而起火等。因而,咱们要多关注电缆是否安全。
电缆外护层故障的原因有三种
在中、高压电力电网中,电缆被越来越广泛应用,电力电缆外护层是保护电缆的道防线,其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结构安全程度和电缆使用寿命长短。电缆外护层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电缆周边的硬物损伤或外力受损。它广泛应用于站,地铁车站,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控制中心,高层建筑,酒店,播送,重要军事设施和石油渠道等,以及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和低空气密度。直埋电缆上下有硬物尖角直接接触外护层,尤其在有车辆通行路段,长时间路面振动,硬物尖角有可能刺穿外护层,导致内部结构受损,再加上电缆负荷变化,电缆本身热胀冷缩和受损部位电场不均匀分布,终导致绝缘层受损;排管敷设时,排管连接处台阶或内壁不光滑都可能造成外护层受损;电缆路径周围机械施工或顶管作业,造成外护层受损。
(2)施工时遗留缺陷、隐患。电缆敷设施工过程中外护层拉伤、开裂部位在排管内,人员无法及时发现;110kV及以上电缆弯曲部位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龟裂现象,外护层绝缘降低,金属护套多点接地,环流增大,终导致绝缘受热老化击穿。
(3)白蚁蛀蚀。一旦发现一处白蚁蛀蚀部位,往往此电缆线路上应有多处蛀蚀部位,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白蚁蛀蚀危害,北方电网相对来说还不多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