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生产工艺
1、原料。虾或蟹壳,用水洗净。如短期内不加工需要贮藏时,必须洗净晒干后贮藏;
2、浸酸。将净壳浸于6%~8%的稀盐酸内(壳与稀盐酸的比例为1:1.5)拌匀,壳不得露出。经过28~48小时,气泡不再产生时,壳软化,说明碳酸钙已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复清洗(以除去壳内杂质)当pH试纸测定的洗水呈中性时,表明清洗完成;
3、浸碱煮。将酸处理后的软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和8%~10%的,煮沸约1.5小时,使蛋白质、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脱色。将上述酸碱处理的壳,纯壳聚糖纤维***袜,加水并加入适量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净;
5、晒干。将脱色后的虾壳或蟹壳,压去水分,摊开晒干。即成不溶性甲壳素;
6、脱乙酰基。将不溶性甲壳素置于夹层锅内,加入40%溶液,拌匀,在60~65℃温度下保持24小时,并定时搅拌。当壳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时,说明脱乙酰基已完成。取出用水洗呈中性,纯壳聚糖纤维卫生护垫,晒干后,得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
、性
甲壳素与***皮肤中分泌出的溶菌酶相互反应,其产物葡萄糖胺被皮肤吸收后能单核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球细胞(NK)活,可以提高皮肤的,预防的发生。
较好的可纺性
目前国内生产的甲壳素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但与棉纤维相比,纯壳聚糖纤维线密度偏大,强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纯壳聚糖纤维的成纱强度。纯壳聚糖纤维非常粗,约5dtex,经预处理后主体长度为28mm,纯壳聚糖纤维面膜,强力相对较低,纯壳聚糖纤维,纤维间抱合性能差。通常采用纯壳聚糖纤维与棉纤维或其他纤维混纺来改善其可纺性,在前纺开松、梳理过程中,纤维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成网、成条比较困难;在后纺成纱强力低,易断头。纯壳聚糖纤维可纺成长丝或短丝,长丝用于捻制成***吸收性缝合线。
化改性
化反应可以在甲壳素的羟基上,也可以在壳聚糖的氨基上及进行。一般是甲壳素碱与卤代烃或***酯反应生成化产物。用不用碳链长度的卤代烷对壳聚糖进行改性,而且反应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介质,碱的用量和改性剂的用量直接影响改性产物的理化性质。其改性可制备壳聚糖(E-CTS),丁基壳聚糖(B-CTS),辛基壳聚糖(O-CTS)和十六壳聚糖(C-CTS)。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