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教育上,是“穷人的思维”吗?
作者:白滔滔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学识上和收入上,已经很富有了;但是,他们在教育上,很可能还是“穷人的思维”。
前几天,我和三川一直在讨论着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变起来如此之难?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和高收入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曾经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这个自我经验之中。在行为举止方面,拉斯洛·波尔加夫妇很注重对孩子的规范,什么事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又不能做,都有明确的规定。然后,就算他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感受到了教育未来的趋势,也亲眼看到了世界上很多***的教育都在进行日新月异的改革——不仅是发达***,还有发展中***——
但是,他们仍然信奉:中国现有的教育就算不是z好的,也是适合的。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完全不是。我发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时代远远脱节了——就像我们的父母一代,对于饥饿和寒冷的记忆一样,他们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所以,就算现在早就衣食无忧了,但是,他们永远会担心我们吃得不够多,穿得不够暖——
我们对“精英的教育”“掐尖的制度”“应试的方式”……同样也存在着盲目的信任。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教育上,有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有着不可改变的“刻板印象”。
怎么办?我们很是为此头疼,在我们和家长的交流中,在我们读书会的讨论中,在家庭营、***营的营地里,在我们的写作课堂……我们总会遇到有些家长这样的态度:三川老师、白老师,你们说得很好,也挺对的,但是,我觉得不适合中国,不适合我们的孩子。
我和三川很郁闷: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优you秀的,不用和别人去比较;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用德智体美劳都优you秀,也能过得好;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成绩,并不决定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我价值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我买了一本经济学的书籍,叫做《贫穷的本质》。本来,这本书是我暑期写作的参考书,我自己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三川好奇就拿过去先看了。看了之后,她很兴奋地对我说:
我找到答案了!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仍然是“穷人的思维”这种模式。有这种思维的穷人,就算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也还会一代代穷下去;
而在教育上有这种思维,也会让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孩子可能上了很多年学,却没有真正得到教育的好处。他们拿到了知识上的文wen凭ping,却还是教育上的文盲。他们的未来,也不会幸福。
我赶紧把这本书拿过来,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者,用了15年的时间,考察了贫困人群集中的18个***,对全世界近9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研究得出的报告。他们用***的分析,总结出来:
为什们有些人的生活总是困顿的?
这些人,有正常的智商,正常的体力,也有社会的阅历,也没有很明显的恶习。但是,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他们发现,无论这些人是在中国、印度、印尼、肯尼亚、乌干达……他们的思维模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总是在“贫穷的陷阱”中无法自拔。不仅如此,朱迪特的国际象棋等级分从1989年至2014年宣布退役期间,持续排名女子世界首位长达25年,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也就是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有了起色,开始好转,但是,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选择,导致他们继续踏入“贫穷”的泥沼,后在深陷在“贫穷的陷阱”之中。
我看完了书之后,和三川总结出来了六条“穷人的思维”,我们惊奇地发现,有很多和中国教育中所遇到的思维模式极其类似。所以,我们梳理和总结出来,供大家思考、交流。
帮助孩子改掉厌棋的毛病,贵在坚持!
近几天不断有家长跟我聊天,随着学棋的逐渐深入,老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孩子们觉得学习国际象棋不如开始的时候有乐趣了,渐渐开始抗拒下棋或作练习。其实家长的疑问也是我一直很纠结的地方,今天来跟家长们聊聊这个问题。
学习国际象棋本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时间、汗水比孩子们自己想象中要多的多,而且随着学习的难度逐渐深入,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它完全没有动画片生动,没有游戏令人“心旷神怡",所以有些孩子会觉得很辛苦,不愿意再付出努力,甚至想放弃。当然,我们的国际象棋学习不是必修课,是个兴趣特长课程,家长们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呢?大诗人歌德称它为“人类智慧的试金石”,革命导师列宁称它为“智力的体操”。
我认为父母是孩子亲密的导师,您的话语,有时候说的不经意,但是就是在一瞬间时时刻刻影响着您的孩子,有时候孩子觉得苦或要放弃,是不是您的想法呢?孩子制定好时间管理策略后,家长一定要配合,不要觉得孩子的事情不重要。一个优you秀的家庭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变得更优you秀,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谨言慎行。
为了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当孩子在不想学习的时候,建议家长们看看下面的3句话,是否能帮助到您。
1、关于坚持
2、关于付出
3、关于失败
真正学棋出成绩的学员,不是看棋龄多少年,而是每次上课是否认真仔细听讲,训练比赛棋能否按照正式比赛模仿进行,课后业余时间能否按照教练要求完成作业,棋艺也是一门技艺,终身受益!
写给正在努力学习国际象棋的孩子们!
不是大师带你下几盘棋你就可以成为高手,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悟性更需要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仅凭一时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需要时间的积累,那就需要有什么东西支撑着你一直努力下去。这就是你能在棋盘中在对局中不断的发现新的乐趣,你惊异的发现自己的进步,惊叹于领会了一种精妙的行棋思路。你为自己精彩的招数赞叹,为自己艰难而又幸运的一盘欣喜,为自己的失误懊丧,为自己的失败郁闷...输棋后一味的生气和沮丧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后面的比赛。...投入其中,自得其乐。
量的积累,不等于只要有“量”就够了,更重要的,要能领悟到隐含在每一盘棋每一手棋中的道理,棋理不止是学来的,更是悟出来的,如果不真正用心去下用脑去下,下再多也是白费,永远不可能量变引起质变。再简单的一盘棋也有很多它包涵的东西,如果没有用心去探索,等于在这盘棋上一无所获,下了等于没下。但对于如何让孩子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奋起,家长既缺乏思想认识,也没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国际象棋在这方面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你学棋的每个阶段,不管你悟性有多强,你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总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的东西,是凭你现在的知识水平没办法理解的(就好像小学生没办法看懂大学教材)。棋路也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走出来!跟比你弱好多的人下更没有好处了,他的棋你都能发现漏洞百出,往往是即使你走的不太好,也能非常精彩的制胜。可是,你在为自己精彩的杀招沾沾自喜的时候,又没有发现你走的棋实际上也是很有问题的。你发现不了,你的对手更没有能力去发现,这样的一盘棋对你能有太大提高么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是跟与自己在一个档次,比自己水平略高的人下。从他的角度能看到你的棋存在的问题,他的棋会抓住你的漏洞做文章,你会发觉问题的所在,进而去改进,这就是一个进步,这盘棋就算有了收获。还有,从你的角度,你突然发现他走的某一步棋跟你料想的不一样,但是这手棋起到了更好的效果,由于你跟他水平相差并不是相当大,你仔细推敲了一下,不难理解这个棋的精妙所在,理解之后,就认可了接受了这种更好的思路,从而可以将之运用在你以后的对局中,这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收获。 所以你们有权选择更合适的对手,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4、下棋能锻炼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及独特的创造力。
我是国际象棋里面的一个小兵,虽然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因为我可能成为皇后!将死对方的王。
孩子N个兴趣班,哪些该坚持,哪些断舍离,明智的爸妈都这么做 | 家庭教育
种大树还是种小草?之所以让家长为孩子的兴趣“聚焦”,背后取决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要种一棵大树还是种一片小草?如果把全q面开花比喻为种草,那么“聚焦”兴趣就是要种一棵大树。
当孩子沉下心来,对一个项目坚持5-6年以上的学习,除了能够锻炼他的毅力和恒心之外,他还能有机会感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状态。这里面可能有取得成绩的喜悦和教育,也有遇到挫折的沮丧和失落;孩子们知道了做一件事总会有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而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这次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以后的永远成功,暂时的失败也不能判定以后的永远失败。甚至无数次,他会想再也不摸钢琴、不拿画笔。当孩子跨越了这些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的时候,他无论是心理还是智识都会更上一个台阶。
有的时候,家长会“过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随着孩子的兴趣来。孩子“三分钟”热度消退了或者遇到一点点困难,家长也就跟着打退堂鼓了,还美其名曰——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认真进行甄别,找孩子聊聊,看看到底是孩子有畏难情绪还是真的丧失了兴趣。也许等过了瓶颈期,孩子又会有兴趣了。大树的根基要想扎得深,扎得牢固,有的时候还需要多一些坚持。
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家长来讲,既然为孩子选择了兴趣班,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尽可能地让孩子做得更好,而不要抱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结果可以顺其自然,但是努力的态度却是必须的。正像我们熟悉的那句话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对于孩子来讲,很多时候一时的兴趣、新鲜劲儿是很容易消退的,真正让他们坚持下来的,是参与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孩子可以从成绩中获得心理暗示和动力,他们也更愿意在这个项目上花功夫、努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后,总结一下本文的要点1在选择兴趣班时家长要用心甄别,挑选的培训机构2不同年龄段选择兴趣班的策略不同,8-9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既然要学,就要尽可能坚持4形成良性循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