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童家长常问的几个问题
问:学棋好处多多,但孩子还小,对国际象棋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要不要逼迫他学下去?
答:兴趣是z好的老师,从客观的角度,若逼迫孩子学下去,他只会更加痛苦,但的确,启蒙阶段孩子还小,无法判断以后孩子到底会不会在这个领域有兴趣、成大器。所以,z好的处理方法是,先暂停让他继续学棋,但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植入一些国际象棋元素,潜移默化,也许慢慢地孩子就会流露出对学棋的兴趣了。
问:孩子学棋有一段时间了,该不该让孩子参加比赛?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打压孩子的信心?
答:比赛是磨练,提高和检验的过程,在学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比赛是一定要参加的。但何时参加很重要,第d一次比赛z好在孩子已经能熟练运用战z术和棋子了,而且了解了一些基本棋理的时候参加。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参加比孩子水平略低一些的组别,让孩子尝一尝比赛赢棋的“甜头”。但以后的比赛,就得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了,水平如何,就参加相应水平的组,输给水平比自己低的棋手,家长们视具体情况有时要给予适当批评。
如果参加高水平组的比赛,其目的主要是锻炼,家长们要在赛前就和孩子说:只看重过程,不看重结果,不要过分施加压力,也不要说类似于“输赢无所谓,对手很强的”这种话,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掉以轻心,随意乱下。
参加高水平组的比赛,要求孩子要认真下好每盘棋,从输棋中汲取经验,从赢棋中找到自信。成绩不理想无所谓,关键的是每盘棋都要复盘,“能学到东西,而且认真下了就好”这是每一个家长应该给孩子灌输的理念。
问:这一段时间以来,孩子的棋力总感觉没什么长进,成绩也平平,该怎么办?
答:瓶颈期是每一个棋童都会经历的痛苦时期,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瓶颈期时家长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以鼓励为主,多带孩子参加比赛,大多数在瓶颈期时的比赛成绩都不会太好,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安慰。只有到孩子慢慢找回手感了,痛苦的瓶颈期才会过去。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练,家长要和教练一直保持联系,多与教练沟通,帮助孩子度过瓶颈。瓶颈期万万不可过度批评,本身孩子比赛的糟糕成绩已经将孩子压得喘不过气了,家长的消极态度更会促使孩子产生想要放弃学棋的念头。一般来说,能到瓶颈期的孩子多数已是同年龄里的佼佼者,走到这个阶段已经非常不容易,不要因为家长的没耐心而断送了孩子的棋路。
问:孩子比赛时有时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而输棋,该不该狠狠地批评?
答: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换作你是下棋的棋手,外界的压力会不会使你在必胜的情况下?会不会使你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下昏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是人都会犯错,有些情况下批评、提醒是需要的,但不要因为孩子对上一个所谓的弱者输棋了,就生气开骂,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也许是因为赛前你跟孩子明说或者暗示这盘棋肯定可以赢下来,结果他在打不开局面时,越发着急、紧张,北戴河国际象棋,然后犯错、输棋呢?该被批评的反而是家长啊!
(转自弈之海国际象棋,摘改自爱棋艺,原作者 Marshall)
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国际象棋老师?4句话验明真相!
国际象棋在欧洲非常的盛行,虽然在中国普及的时间不长,但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发展也蓬勃向上,在***发展的带动下,***各地有兴趣学习国际象棋的孩子越来越多,对于***教练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启蒙老师,那么如何做一名优you秀xiu的国际象棋启蒙老师呢?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累并快乐着,相信是很国际象棋教学者的共鸣。
01特别是这两年,国际象棋成为众多家长给孩子报班的不二之选。对从事国际象棋教学的老师来说,肩上的责任无疑又重了几分。为人师者,必先律己,方可律人。中国的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老师在学生心中拥有崇高地位,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所以,做一名好的国际象棋老师,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是对选择学员的未来负责,疏忽大意是要不得的。下面四点您如果已经做到了,那么恭喜恭喜,孩子遇到您是很幸运的事情啦!
01了解少儿的心理,引导有方
有一位棋艺过人的高手,性格也绝非内向之人,站在讲台,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妙言绝句不绝于耳,一些陪孩子在听的家长听了深为其动,孩子听了之后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学棋的兴趣烟消云散。虽然他谆谆教诲,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注意力涣散,越教越难。但是如果能够理顺孩子的心理,能够运用孩子理解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2要教棋,秦皇岛国际象棋培训,也要教做人
都说棋如人生,教棋的过程也是教孩子理解人生的过程。作为国际象棋老师,责任不仅仅是教棋,也要教学员如何做人。没有哪个国际象棋老师不希望在教学中发掘出“奇才”,遇到了自当好好培养。但大多数学员还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不能把发掘、培养“奇才”作为唯wei一yi的目标。
国际象棋讲棋德,通俗地说,下棋就是下棋,不要弄什么盘外招,对弈时不故意发出干扰对方思考的声音,胜时不嘲笑对方,负时不赖棋、耍脾气;国际象棋讲棋艺,老师的严谨教学让孩子棋艺得到提升,开发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计算力、抗压力、判断力等多种能力,促进孩子在智力上的快速成长;国际象棋讲性情,都说下棋的人身上有一种不俗的气质,老师引导孩子发现、体会下棋的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养成处事平稳、抗挫折力的成熟品格。
03为孩子营造快乐的学棋环境
为孩子营造自由和谐、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下棋的乐趣。有的老师担心,孩子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松,理由是孩子缺少严格的自控能力。但是,老师们都明白一点,孩子是z具ju求知欲的,只要正确引导,成长往往很快。
下棋非输即赢,孩子还不具备情绪的完全调解能力,需要老师想一些具体的办法。比如鼓励后进的孩子,鞭策靠前的孩子,让他们养成平和的心态看待胜负,开阔胸襟,享受下棋带来的快乐。
04紧贴实战老师所的国际象棋知识终是为了孩子们能在实战中充分、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只会背定式、做死活题,却不知如何在实战中运用,孩子的思维会被僵化。
当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以后,教师只要系统地安排自学内容和定期检验既可。其它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大量安排以高质量实战对局、高清晰度复盘讲解为主的,全quan面mian贴近实战应用的教学内容。
这个过程中,复盘讲解的主要是学生之间的对局,除了对棋局所包含并延伸的技术内容详加讲解以外,还要着重分析学生在局面变化中的心理活动和计算思路,传授并引导他们掌握实用的分析判断技巧,捋顺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甚至包括让他们观察了解如何实施并应对心理战的技能等。
国际象棋大师王玥老师曾发文说:
“在***教练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很多半路出家的教练。(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我绝jue对dui没有说半路出家的教练半点不好的意思。我们超玥国际象棋俱乐部也有这样的教练,他们对于***启蒙阶段教学的理解和耐心是我远远不及的。)但是,国际象棋哪家好,和上学一样,就算孩子再喜欢,家长再信任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也不可能像父母一样陪着孩子,把孩子从***园带到大学毕业。不同学棋阶段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练,每个教练也应该有自己适合的班级。
我认为一个优you秀xiu教练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是人品。这点无需我多说,至少du博毒du品pin这些不能有,这是起码自制力的表现和表率。
其次是师德。这个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应该就很容易判断了。跟一个经常迟到早退、毫无责任心、上课就混时间、只知道索取课酬、经常需要您去送礼打点的老师学棋,能学得好棋吗?如果您希望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到东西的话,那我只能说我并不看好。
如果以上两点都合格,那么第三点同样重要:热***际象棋。在***上能够激发小孩子对国际象棋的兴趣,在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下棋的道理过程中,对小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话,这样的教练就可以成为一名非常优you秀xiu的启蒙初级教练了。至少孩子在半年到一年期间学棋没有问题。
人品、师德、爱心、耐心应该是一个优you秀xiu的启蒙国际象棋老师应该具备的特质。”
声明
转自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郑州白果树国际象棋俱乐部整理,转载请注明。
你在教育上,是“穷人的思维”吗?
作者:白滔滔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学识上和收入上,已经很富有了;但是,他们在教育上,很可能还是“穷人的思维”。
前几天,我和三川一直在讨论着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变起来如此之难?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和高收入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曾经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这个自我经验之中。然后,就算他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感受到了教育未来的趋势,也亲眼看到了世界上很多***的教育都在进行日新月异的改革——不仅是发达***,还有发展中***——
但是,他们仍然信奉:中国现有的教育就算不是z好的,秦皇岛国际象棋哪家好,也是适合的。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完全不是。我发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时代远远脱节了——就像我们的父母一代,对于饥饿和寒冷的记忆一样,他们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所以,就算现在早就衣食无忧了,但是,他们永远会担心我们吃得不够多,穿得不够暖——
我们对“精英的教育”“掐尖的制度”“应试的方式”……同样也存在着盲目的信任。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教育上,有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有着不可改变的“刻板印象”。
怎么办?我们很是为此头疼,在我们和家长的交流中,在我们读书会的讨论中,在家庭营、***营的营地里,在我们的写作课堂……我们总会遇到有些家长这样的态度:三川老师、白老师,你们说得很好,也挺对的,但是,我觉得不适合中国,不适合我们的孩子。
我和三川很郁闷: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优you秀的,不用和别人去比较;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用德智体美劳都优you秀,也能过得好;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成绩,并不决定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我价值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我买了一本经济学的书籍,叫做《贫穷的本质》。本来,这本书是我暑期写作的参考书,我自己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三川好奇就拿过去先看了。看了之后,她很兴奋地对我说:
我找到答案了!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仍然是“穷人的思维”这种模式。有这种思维的穷人,就算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也还会一代代穷下去;
而在教育上有这种思维,也会让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孩子可能上了很多年学,却没有真正得到教育的好处。他们拿到了知识上的文wen凭ping,却还是教育上的文盲。他们的未来,也不会幸福。
我赶紧把这本书拿过来,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者,用了15年的时间,考察了贫困人群集中的18个***,对全世界近9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研究得出的报告。他们用***的分析,总结出来:
为什们有些人的生活总是困顿的?
这些人,有正常的智商,正常的体力,也有社会的阅历,也没有很明显的恶习。但是,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他们发现,无论这些人是在中国、印度、印尼、肯尼亚、乌干达……他们的思维模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总是在“贫穷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也就是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有了起色,开始好转,但是,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选择,导致他们继续踏入“贫穷”的泥沼,后在深陷在“贫穷的陷阱”之中。
我看完了书之后,和三川总结出来了六条“穷人的思维”,我们惊奇地发现,有很多和中国教育中所遇到的思维模式极其类似。所以,我们梳理和总结出来,供大家思考、交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