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棋的目的:让学生走的更远
★ 在美好的时光和国际象棋相遇 ★
在此之前,对国际象棋有概念的孩子恐怕并不多。有一些孩子对棋类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上学到的成语“举棋不定”。棋类对孩子而言,像是一个平行的世界,听说过却未曾接触过。报了班,入了学,就像来到了一个奇幻世界,有对弈之前的礼仪,有思考的乐趣,一下就被国际象棋给吸引住了。现在棋童的家长多为七零后、八零后,文化程度和学习能力应该讲是比较强的。许多孩子就是这样和国际象棋结缘的。
如果不是送孩子学棋,许多家长对国际象棋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国际象棋给人的感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应付得来的,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要特别有智慧才行。是一种高雅的益智项目。
国际象棋神奇的面纱正在逐渐被揭开。喜欢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学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会下棋的人也越来越多,国际象棋正在从小众的概念中解放出来。国际象棋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物,它简单易学,对启发孩子思维很有助益,棋类本身并没有属性,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喜欢,国际象棋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对于比较骄傲、争强好胜的孩子,目标就要定的高一些,更有挑战性。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国际象棋丰盈了你我的内心世界。
★ 认识你们,老师很开心 ★
每一次迎接,都是全新的开始。每一次告别,都是泪水婆娑。有人这样形容老师带学生,就像一茬茬地割韭菜;也有人形容老师就像像铁打的营盘,学生就是那流水的兵。
春去秋来,相遇离别,老师每年都在经历着这些。
不当老师的人,可能不能体会到老师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也体会不到老师看到学生一点小的成绩就喜上眉梢的激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所有热爱教学的老师普遍愿望。老师***看重的,是桃李满天下,而非一届不如一届。
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老师也不会吝啬鼓励。
★ 教棋的目的:让学生走的更远 ★
有一位老师曾感叹,“我要是能带出一两个学生能在世界杯拿到名次就值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真正能走职业道路的人凤毛麟角,一年也就那么二十几个人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跻身职业棋手之列。大多数学棋的人,或者继续求学,让国际象棋成为生活的点缀,作为兴趣爱好继续留着;或者投身教育,为挖掘国际象棋人才而努力。
有人认为从事这个职业是很自然的事情,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就我所知的,从事于国际象棋教学行业的老师,特别希望让喜欢下棋的孩子能把天赋变成成绩,在这一行有所作为。让天赋一般的孩子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对孩子的学业、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为每一个教棋的老师都清楚:学棋的孩子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会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相当一部分孩子学棋还是为提升自己的计算力、思维力、判断力、抗挫折力……,从而在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时更得心应手。
这一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确实,国际象棋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孩子的成绩有帮助。
但这不是国际象棋的全部。
孩子心性单纯,喜好争输赢,很容易陷入局部的吃子中;大人则不然,也看重输赢,但懂得取舍,为了大局,局部可以做一点忍让。在接触国际象棋的伊始,孩子的思维多是直线思维,大部分世界观里面只有对立的概念,不晓得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
有人说,国际象棋意境深远。确实如此,国际象棋的作用,远不止于提升孩子的成绩,还对人生的点点滴滴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国际象棋,是为了让孩子走的更远。
孩子喜欢竞争怎么了?尽量去赢有错吗?
写在前面幸福,就是做喜欢的事儿,如果孩子本性喜欢竞争,我们又何必刻意强调“看淡得失”,孩子很单纯,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都是本性使然,很多时候,较劲儿的是我们,得失之苦乐,要来就来,该走自然会走,强***逼bi自己看淡,反而倒不淡定了。具体到国际象棋课堂,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由,没有被管束的感觉,上课是这样,下棋也是这样。
***园小朋友的奖状特别多。跳舞唱歌有奖,连吃饭也有奖。我女儿就得过“吃饭棒棒奖”,奖状拿回家那个开心样:婆婆!爷爷!你们看,这是我得的奖状哦!妈妈,你有没有得过奖状啊?
自从得了这个奖,她在学校的吃饭速度就越来越快了,总是抢在同学前面第di一yi个吃完,然后端着空碗到老师面前要奖状去。我觉得不对劲啊,这样下去,肠胃怎么受得了。就给她做思想工作,先把吃得快对身体***的道理讲了一堆,再把不能和别人争,要按自己节奏来的道理讲了一堆。后,语长的问:“宝贝,现在你觉得身体健康重要还是拿奖状重要啊? ” 然而,女儿字正腔圆、义正言辞地回答:拿奖状重要!他时不时向我讨教一些招式,比如双击,比如腾挪,我甚至还教了他一些开局小技巧。再说个有趣的事。
话说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喜欢sticker(俗称斯蒂克,***园老师用来奖励小朋友的一种贴纸),每天都致力于得sticker,喝水吃饭洗手都要争取得sticker,要是哪天没得,就会不开心。
这个状况让朋友有点忧虑,都说不能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强调竞争,这会让孩子过度在乎结果,受外界影响大,削弱了其内在力量的发展。为了让孩子能够“淡泊名利”些,她想了个办法,在淘宝店上买了一大版sticker给儿子:“你看,妈妈花十元钱给你买了这么多sticker!Wade严肃地对大家说:“你们知道的,这是圣经课,请大家保持肃穆。”满以为儿子会喜出望外,没想到,这小男孩崩溃了,哭得稀里哗啦,觉得自己之前为得到sticker而付出的努力全都白搭了。
这两件事让我忍不住思考:对孩子来说,童年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我们应该尽力引导孩子减少对外部得失的计较。可在生活实践中,小朋友们却不怎么买账,就像我给女儿讲完道理她却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拿奖状,就像我朋友想用一堆sticker削弱儿子对奖励的在乎度却适得其反一样。对理解力有限却荣誉感爆棚的低龄段小朋友来说,“看淡得失”的价值观显然不那么容易贯彻,怎么看都有点儿不接地气。有的被双方博弈的过程吸引,无论何种情况,都会在学棋一段时间以后,有兴趣降低的情形发生。
其实,竞争本就是人的天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在深入研究物种进化过程后得出的经典结论,物种进化就是一个竞争和淘汰的过程。
长颈鹿的进化就是典型的竞争结果,长颈鹿的祖先其实并不都是长颈,还有很大部分是短颈,在食物充沛的时候,这两种长颈鹿都能生存下来,但是当青草缺乏时期,长颈的长颈鹿能够吃生长在高处的叶子,在竞争中成为赢家从而存活下来,而短颈的长颈鹿则因为够不到高处的树叶而饿死,渐渐的,长颈鹿的颈就都是长的了。第二种:我很喜欢这个老师,既然每一步他都会教我的,干脆下棋前从他那里找到答案吧。
还有狮豹等很多生物也都是在竞争中得以进化,演变出更强大的能力。竞争可谓无处不在,并让生物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人也是一样,一开始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竞争这个重要的活力因子,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低龄段孩子不过是将竞争这种天性发挥得更明显。
蒙特利尔大学Daniel Paquette等人制定了一份含17个项目的学前儿童竞争性问卷量表,这份量表的研究结果表明:3-6岁是儿童竞争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竞争意识日益强大,他们不断地和他人参照、不断地更改“参照体系”,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孩子制定好时间管理策略后,家长一定要配合,不要觉得孩子的事情不重要。
孩子的竞争意识显得更赤chi裸luo裸luo,甚至有点“残酷”。我们可以看到,就连抱在手里的小***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会很自然的用尽全力与人争抢。再大一些的孩子,发生矛盾的起因90%都是源自竞争。我家姑娘学会爬就得益于竞争,爸爸和她一起比赛,为了得第di一yi名她可劲地往前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爬行技能。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里,竞争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拉斯洛·波尔加故作神秘带着老大苏珊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培养她进行象棋训练。
说这么多,我并不是要用它们来表明竞争是无比正确的,而是觉得应该鼓励孩子竞争,而是想由此提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或许,正是因为竞争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在贯彻“看淡得失” 价值观时才那么艰难。我们不如顺应孩子天性,巧妙运用竞争,让他们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事后证明,拉斯洛的决定无比的正确,苏珊在象棋上体现出了不同于年龄的专注,拉斯洛刚教会她走棋,苏珊就变得非常安静,把其他玩具都丢到了边上。
基于这个新的思考角度,我改变了自己对待竞争的态度,不再给女儿贯彻“看淡得失”观,而是在她乐于竞争、渴望得到荣誉时,顺着她的心意,引导她尽力而为。
前段时间,女儿参加了一个儿童跳蚤市场的主题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在一个固定地点摆摊卖东西,后会评选出“z佳jia小老板”。换以前,我可能就是在家搜罗点孩子的书和旧玩具,随便做个广告牌也就差不多了,***为主嘛,开心就好。可是,孩子并不这么看,她就是想得“z 佳jia小老板”奖。(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都和我家姑娘一样,渴望成为焦点)现在,我改变了方式,既然想得到,我们就尽全力去得到!针对孩子如何在情感进行煅烧,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心态,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事情。
我引导她一起分析摆摊的地点:一个市郊的公园。那么,人们在公园里散步时会想要买点儿什么呢?她也开动小脑筋开始思考。正值冬季,如果有一杯热乎乎香喷喷的奶茶或咖啡,再来一些搭配热饮的手作小饼干,相信大家都不会拒绝啊。接着,我们就按这个思路制定出了详细的摆摊计划,还用心做了广告牌。当日,小朋友们的摊位一溜儿摆开,我一瞧,卖的几乎都是书和小玩具,看来和我之前想法一样的家长可不少呢。行人们饶有兴致地停下观看,却少有掏钱的,我旁边的妈妈鼓励儿子:“宝贝,你想要叔叔买你的东西,就要给人家介绍你的东西啊。”于是,小男孩鼓起勇气走到中年男子身边,说:“叔叔,你要买什么东西吗?我这里有魔法圣斗士的书,还有陀螺,还有乐高积木……”中年男子觉得男孩可爱,夸道:“小朋友真棒!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20世纪80年代两届全苏联普萨希斯,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加三姐妹的教练。”可后什么都没买。逛公园的时候买书和玩具干嘛呢,还得拿在手中,多不方便啊。受挫的小男孩撅起嘴,一脸沮丧。
这时候,我们的现冲咖啡、奶茶还有精心烤制的小点心成了焦点,女儿是忙得不亦乐乎啊,不用招呼,好多人都主动过来买。结果,女儿如愿以偿,得到了“z 佳jia小老板”奖,我看到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都快从她的脸上溢出来了。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至少明白:想得到没什么不好,只是如果你想得到,就得拼尽全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想,就算后她没得到“z 佳jia小老板”奖,我也不需要安慰她别在乎,好玩就行了。我会告诉她,下一次更努力,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这件事让我更加体会到:孩子都渴望听到掌声,却不懂得如何取得胜利。与其毫无准备,在竞争失败后安慰孩子做个路边鼓掌的人,还不如引导孩子充分准备直面竞争赢取荣誉!
其实,竞争能给孩子带来好多东西。我在***园门口接女儿时,常常会听到小朋友叽叽喳喳地“邀功请赏”:“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di一yi名!爸爸,今天班上我的积木堆得z 好!……”孩子们把每个小游戏都当成了一较高下的比赛,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动力。有时输了免不了伤心,竞争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如何面对失败的学习机会。那为什么当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时,我们却会担心呢?要完成目标,让孩子学会管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可用来玩的时间。
我们担心孩子很累很受伤,担心竞争会给他带来负fu 面mian影响,希望他重在参与而不是去争。可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孩子的竞争和***并不一样,***竞争的标准固化并非常由他人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多元化的,他们可能刚刚还因为没有得到老师颁发的某个奖项而倍感挫败,但很快又会因为用积木搭的楼比别人高而开心呢。国际象棋作为一门***的文化,具有竞技、教育、科研、文化、***五大功能,同时且兼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电影《请叫我第di一yi名》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孩子们看世界的眼光会和大人们不一样,他们会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样的信心多难得啊,因为难得,所以更值得我们去保护。需要把握“度”,只不过大多数老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没办法做到既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又让孩子保持学习的乐趣。
孩子,想要飞,就用心去飞,然后坦然地大声说:请叫我第di一yi名!
作者:千寻,本文转自“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 一个由八岁男孩在美国和妈妈一起打造的微信公众号,转载已获***。
孩子N个兴趣班,哪些该坚持,哪些断舍离,明智的爸妈都这么做 | 家庭教育
要不要报兴趣班?
先来说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也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家长群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声音: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当自由自在地生长,报兴趣班、学习班会压抑他们天性,影响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
兴趣来自哪?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讲,选择兴趣班的策略是完全不同。通常来讲,8-9岁,也就是正常孩子二三年级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在这个分水岭之前,家长可以采用广种薄收的策略,广撒网——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都可以尝试一下,跳舞、数学、足球、小提琴······只要孩子有兴趣能学进去,家长都应该支持。
一方面,这个年龄段之前的孩子课业负担还不算大,升学压力也不重,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参与更多的课程;另一方面,尝试更多的课程也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在这个时间段,相应地,家长可以优先选择离家近、路程短的培训机构,用尽可能小的时间成本进行试错。一天,在家中做家务的克拉拉发现,3岁的女儿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套国际象棋。
过了三年级,孩子的学业负担就会相应加重,可以支配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同时,对于很多项目来讲,大多数过了这个年龄段,就已经错过了“童子功”的z佳时期。
所以,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家长在这个阶段就应该从孩子之前已经“试错”的兴趣爱好中,选择1-2个项目进行***的深造和培养。这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在项目上的金钱、精力***都应该尽可能地加大。抛开个人喜好和乐趣不说,单就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孩子,与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而言也是益处多多。同时,由于有了对项目一定的了解,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要尽可能地优中选优——因为,这个时候的试错成本已经变得相对高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