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管理:分项很多,就现状养殖朋友们比较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是场区的卫生消毒与种鸡利用年限。科学家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病原都能引起发病,只有一定数量病原体在环境和机体内积累起来,其数量达到或超过机体所能抵抗的极限时,鸡群才会发病。加强光照管理不仅要重视光照时间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光照强度的效果。从而使病原体来不及积累足以致病的数量,来不及***种鸡和种蛋内就被杀灭,人为地延长病原积累期或促成病停滞在病原积累期,是保障种鸡健康,保证高孵化率和健雏率的重要措施。种母鸡在28-58周龄间所产蛋的种用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高,28周龄前蛋重小。一些种鸡场在种鸡利用年限上走两个极端,一头是提早挖潜,竭泽而渔,不顾种鸡日龄、体况、产蛋率、蛋重提早输精种用,导致种母鸡和泄殖腔发炎,产蛋率上升迟缓,因蛋重轻和畸形蛋多,使种蛋合格率、孵化率、健雏率低。另一头则是延长年限,勉强种用。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内全进全出制,也可以采用老母鸡×新公鸡,新母鸡×老公鸡交替配种的方法,效果也可以。种公鸡日粮还要及时补足VA、VE。种蛋管理主要包括选择,早期消毒,时间和温湿度控制等。
种鸡管理1.加强光照管理不仅要重视光照时间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光照强度的效果。鸡群对光照刺激反应的好坏取决于体重是否达标、鸡群均匀度的好坏、营养摄入是否足够。因此,应根据以上三点适时进行光照刺激,并注意光照均匀。失水率降低会使种蛋气室减小,引起气室中氧的含量降低,致使雏鸡在打嘴破壳时缺氧,破壳困难。同时,光照刺激的强度应至少达到刺激前的10倍以上,效果才好。2.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配备足够的饲养器具;布料快且均匀。10周前通过料量的控制使尽可能多的种鸡体重达到饲养管理手册建议的标准;10周后特别是15周后周增重应达标;对10周后体重超标准的鸡群应重绘体重曲线,不能强行拉回标准曲线,而应沿标准曲线平行增长。40周以前每周至少称重一次;40周后每2周称重一次,以便及时掌握种鸡的生长发育趋势,适时调整。4.保持种鸡良好的均匀度预防出现均匀度差的问题,其生产价值和经济实效性会更高。因此,从1日龄起就应抓好种鸡的均匀度。均匀度愈好,鸡群的生产性能愈高。10周前应***抓好均匀度的调控工作。均匀度控制的目标必须达到85%以上或更高。
蛋用种鸡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只效益可达30~40元;饲养管理较好每只可达50元以上,如果一个场、户养上千只种鸡,可年获利3~5万多元,因此养种鸡是致富较快的项目。种鸡饲养的技术是关键。母鸡开产的年龄,依品种而言,约为5~7个月。常在肝周围形成一层黄白色纤维素膜,称为包“肝周炎”即“包肝”。开产以后,除少数个体外,以年的产蛋量高,自第2年以后,产蛋量逐渐降低。母鸡在产蛋12~14个月后,也全部淘汰,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既可使鸡场经常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又便于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换羽是母鸡适应生活条件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羽毛***的***和性机能活动减弱的结果。因此,母鸡长期产蛋之后,随着秋季日照的缩短,性分泌减少,便出现换羽现象。换羽时间的早晚和快慢是鸡场鉴定母鸡产蛋多少的主要标志之一。低产鸡常在夏末或初秋就开始换羽、停产,换羽的速度很慢,往往要停产3~4个月。高产鸡在秋末或冬初才开始换书,约经1~2个月就***产蛋,在下沉情况下,根据换书的早晚和速度,可以初步鉴别母鸡产蛋性能的优劣。母鸡换羽时产蛋减少,或完全停止。在饲养管理上应设法推迟换羽时间,一旦开始换羽应力求缩短换羽期,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