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径测量仪测定对象应根据测定对象的大小、形状不同,方法、测定仪器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那么你知道内径测量仪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内径测径仪结构组成:
内径测量装置的整套设备包括:内径测量仪、主控机柜(内装控制单路、通讯设备和工控机)、显示设备(液晶显示器)、声光报警装置和打印机等。主控机柜、内径测量装置的样式及设备组成见图。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钢管的两端内径,虽然一台工控机可以驱动两套测量装置,但是为了操作方便还是建议直接使用两台工控机及其附属设备。
除圆心***引起的偏差外,人为操作不当也是引起内径测量误差产生的常见原因之一。由可知,测量时由于没有水平校准平面,测头不能完全垂直于被测孔径轴线,处于一定的偏转位置,因而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常见处理方法为手动找正内径百分表位置,读出示值即为当前位置孔径与标定差值,这种处理方法只能找出孔径近似示值。新型内径改进测量装置三维模型,通过卡盘***机构可以实现测头与被测孔径任一截面的轴线垂直***,螺纹旋转机构可以实现测头沿轴线的进给。卡盘***机构由常见卡盘组成,螺纹旋转机构由空心套杆、滚动轴承、螺杆、旋紧螺钉构成,空心套杆通过轴承与现有内径百分表联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增大圆锥构件的圆锥角即可,例如在使圆锥角为 90 度的情况下,即使测杆转动与以往相同的旋转圈数,也能够使测量触头进退以往的大致 2 倍的量。
但是,由于随着圆锥角变陡峭而测量触头在圆锥构件的圆锥面上滑动时对滑动面施加的负荷增大,测量触头在圆锥构件上滑动的部分产生的摩擦力大于以往,因此,有可能导致测量触头及圆锥构件的耐久性降低。另外,以往测杆的移动量与传递到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为相同的比率,但若圆锥构件的圆锥角变大,则测杆的移动量被传递到测量触头时会放大。即,由于以测杆较少的移动量使测量触头移动较大,因此,存在测量精度恶化这样的问题。
误差分析
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误差包括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和一般测量所具有的示
值误差,读数瞄准误差、接触误差和测长机的对零误差。影响内径尺测量误差,主要因素为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
测量时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测量过程时间过长和用手
大面积接触内径千分尺。尤其是大尺寸测量时要特别注意。
2) 由于内径千分尺没有测力装置,要掌握好测力的大小。要刚好接触到被测表
面,避免旋转力过大损坏千分尺或造成很大误差。
3) 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时,被测表面必须擦拭干净同时每一截面至少要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深孔要适当增加截面数量。
4)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考虑内径千分尺修正量的使用。
5) 正确读数,要正视量具读数装置,不能。
6)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接辐射,经常维护,应防磁、防锈、非计量人员严禁拆卸
或调整量具
7) 对于较大尺寸测量,测量时应在全长尺寸两端的 0.211L 处安装支承,这样
可以使千分尺的变形量,以减小测量误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