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铜钟学校铜钟
明宣德六年(1431)郑和60岁,复命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航行顺利,远洋成功,受命下“西洋”的延平人王景弘与郑和商议在延平铸铜钟一口。
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每字1.8厘米,加标点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此钟形体古朴,饰纹优美,铸工精良,王景弘将铜钟悬挂茫荡洋山雪山寺。好在有讲解小姐姐为我们介绍,展室***里面还有演示屏,动画简介钟的制作过程。
产品***服务承诺及有关说明
1、对产品***服务在规定质保期内属本公司制造、安装质量问题,公司负责维修或退换。
2、我公司提供维保,期间内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由我公司负责维修调试。
3、由于顾客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产品损坏,由公司当事销售人员与顾客签订维修合同,根据维修合同,技术维修组负责如期完成维修任务。
4、除质保期内的***服务外,本公司同时负责质保期后的设备维修工作,但其***服务费用由需方承担。
永乐大钟:在北京西郊大钟寺(原觉生寺)的钟楼里,悬挂着一枚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钟,据说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后,号“永乐”,迁都北京,按照《太祖实录》里“唯功大者钟大”的规矩来铸造这举世的大钟。大钟铸于明京师铸钟厂,钟铸成后存放在内府职掌机构汉经厂。永乐年间,遇到万寿圣节等节日,都有汉经厂主持敲钟作佛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每天由六个和尚敲钟。购买铜钟,找***的铜雕厂家,河北昌宝祥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值得信赖。天启年间,时局动荡,大钟被弃于地上。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钟被移至觉生寺,并专门修建一座上圆下方的两层钟楼,用以悬挂大钟。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移钟工程才后完成。
学校铜钟学校铜钟学校铜钟
在阆中市张飞庙内,有一件专为武则天铸造的大铜钟,被称为“武后铜钟”。据钟身铭文记载,它造于“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高79厘米,直径57厘米,材料为青铜,重160公斤。铜钟顶部挂钮为交融组合的四条游龙,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事出有因,茫荡洋山,俗称曚瞳洋,海拔1363米,是延平境内第二高山,面向东海,据《南平县志。钟身四周有双层方井纹上下两段,顶部铸有“武周新字”莲花瓣纹。内有武则天时新造和公布推行的双沟字,字迹清秀遒劲,记叙了铸钟的时间地点和原委。
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铜钟先置于保宁府署内,之后移至府署前清远楼、南楼(今华光楼),清乾隆时又移至府署后凤凰楼。1956年,武后铜钟被列为四川省一批省级保护单位,后移至张飞庙。
学校铜钟学校铜钟学校铜钟学校铜钟
对于铜钟我们并不陌生,经常可以见到,特别是寺庙铜钟,是见到的了,还有就是一些旅游景点,到了景点看到大型铜钟就忍不住想要敲一下。铜钟在古代也是象征,和铜鼎的意义有一部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它还有其他的作用,可以当做乐器来使用。我们试想想,如果每个钟都可以当两个音来使用的话,八个钟相当于十六个音。比较有名的就是悬挂的编钟了。
河北昌宝祥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本厂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员工120多人,公司是集科研、开发设计、普通铸造、一次性整体浇铸、精密铸造于一体。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