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铜钟紫铜钟
明宣德六年(1431)郑和60岁,复命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航行顺利,远洋成功,受命下“西洋”的延平人王景弘与郑和商议在延平铸铜钟一口。
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景云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致,钟声清晰洪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每字1.8厘米,加标点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此钟形体古朴,饰纹优美,铸工精良,王景弘将铜钟悬挂茫荡洋山雪山寺。
产品***服务承诺及有关说明
1、对产品***服务在规定质保期内属本公司制造、安装质量问题,公司负责维修或退换。
2、我公司提供维保,期间内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由我公司负责维修调试。
3、由于顾客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产品损坏,由公司当事销售人员与顾客签订维修合同,根据维修合同,技术维修组负责如期完成维修任务。
4、除质保期内的***服务外,本公司同时负责质保期后的设备维修工作,但其***服务费用由需方承担。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但郑和下西洋的铜钟在茫荡洋山上响了五百多年。1981年,铜钟在南平物资局废品仓库中被发现,铜钟是茂地乡宝珠大队生产队办厂,以废铜卖给废品收购站的,被物资局局长张茂贵发现,由市博物馆收藏。1983年由王旭旦、卢宝康护送北京,参加***拣选展览,经鉴定为***一级,即国宝。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下文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同年由南京博物馆二口,一在南平市博物馆,一在长乐郑和纪念馆。
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
紫铜钟紫铜钟紫铜钟
铜钟和鼎一样,大型铜钟,也是统治王权的象征,“钟鸣鼎食”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悬挂编钟,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天悬(四面悬钟)、诸侯轩悬(三面悬钟)卿大夫判悬(两面悬钟)、士特悬(一面悬钟)。封建统治者铸造巨型铜钟象征王权,这种钟也叫“朝钟”,“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钟也是人们心目中崇高、公正、贤明的华夏文明的象征。伟大的***诗人屈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诗句,就是这种象征的反映。3、由于顾客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产品损坏,由公司当事销售人员与顾客签订维修合同,根据维修合同,技术维修组负责如期完成维修任务。详情请咨询河北昌宝祥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