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但麒麟又是应龙的孙辈,《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识?说麒麟》一文记载“中国古籍中早记载‘麟’的,一是《春秋》 ,二是《诗经》 。”《春秋》以记载谨严著称,语怪、力、乱、神没有的事,更不会捕风捉影地瞎说。元宝麒麟:一般背负元宝或脚踏元宝钱币,强化了镇宅招财的风水功用。再如《历朝纲会纂》 、 《纲易知录》 、 《

南文献录》 、 《曹州府志》 、《巨野县志》等也都作了如实的记载。“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了孕,祈
麒麟(qí lín):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从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权贵的象征。
《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地位起码与龙同等,并不低于龙。
但麒麟又是应龙的孙辈,《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麒麟也有中土之兽的说法 《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