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温室在冬春两个季节,由于外界温度较低,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各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对温室棚内的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尤其是长期雾霾、雨雪天气,光照较弱、温度低,低温还将***作物的生长。所以控制温室的湿度是连栋温室种植的技术关键。通过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1、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一种有效节能的日常使用方法,它的关键是什么时间换气,以及如何换气。首先是早上通风,太阳出来后把上风口打开十厘米左右通风15-20分钟左右,放掉棚内湿气,然后关闭风口升温,等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后再进行放风工作,这样能避免早上湿度大,太阳出来后棚内容易形成起雾现象,一但起雾将影响光线的穿透率,棚内升温比较慢。放掉湿气将不会有起雾现象,日光温室大棚,升温会比较快。太阳将要下山前打开上风口10厘米左右放风15-20分钟,目的也是放掉一天蒸发的水蒸气,避免晚上结露现象,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
2、铺设滴灌加地膜覆盖,就有效避免大水造成棚内湿度过大,减少温室大棚的浇水量,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也是降低棚内湿度的重要管理方法。滴灌浇水建议少量多次,既能防止地温的快速下降,又能降低棚内的湿度。
3、后墙可以悬挂安装保温棉被,既能增强后墙的保温性能,又能在晚上吸收棚内的湿气。
4、防治各种病虫害时,可以使用烟雾剂或者结合浇水给药的方法,不在使用喷雾器打药模式,也能降低棚内的湿度。
5、在棚内用器皿盛放生石灰,均匀布放,利用生石灰的吸潮性,吸收棚内的湿气,降低棚内湿度。
以上几种方法灵活的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以上内容由贵贵温室整理编辑,感谢阅读!
2019年9月20日
温室大棚由于连年种植,没有间歇时间,使用大量生粪,以及大量元素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盐泽化加重,已经成为老棚区的顽固性难题,今天呢就教大家怎样科学合理解决这一问题。
1.活化土壤
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这样既有利于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提高肥力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科学的水旱轮作,菜粮、瓜菜轮作,注意增施有机肥,建立标准化温室大棚管理流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温室大棚公司,降低地下水位。
3.科学施肥
严格控制温室大棚内肥料的用量,杜绝盲目施肥、偏施氮肥的情况。选用肥料既要考虑养分含量,又要选用杂质尤其是***及***物质含量少、纯度高的肥料,还要根据土壤情况尽可能选用不致使土壤酸化的肥料。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推广氮、磷、钾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
4.应用有机肥
有机肥料不仅养分全,肥效持久、平稳,缓冲性大,而且富含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温室大棚土壤环境的污染小。要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要多用充分腐熟经过堆积发酵等处理的畜禽粪等厩肥。应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作物种植绿肥技术,既增加肥源又改良土壤。
5.合理施用
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要根据蔬菜不同生育阶段及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小分次追肥,注重在根茎、块茎膨大期、结球期、开花结果期重施追肥。基肥要深施、分层施或沟施。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6.减少污染
温室大棚内严格禁止使用垃圾和污水灌溉,温室大棚,可施用石灰或钙、镁、钾肥,硅、钙肥能提高土壤PH值。
综合上述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的盐泽化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四类补光灯,简介如下:
一、农用高压气体放电灯(HID)
HID是目前电光转换效率比较高的,具可行性的,也是市场应用广泛的植物补光产品,HID又可以分为两类产品:
1.高压钠灯高压钠灯发出来的光以红橙色为主,也包括一小部分蓝光。这种光对促进植物开花结果效果明显,在日照相对不足时,高压钠灯是理想的光源,用于适当增加光照;也因此,高压钠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植物补光光源。
高压钠灯的大量应用,还有其它原因。一是寿命长,能达到金卤灯的2倍,但灯泡老化后,它会耗费更多电能,同时发出的光更少,也就是发光效率会急剧下降。二是它发光效率很高,1000瓦的灯泡能达到140流明/瓦,100瓦的也能达到105
流明/瓦。
2.金卤灯
金卤灯能够产生大量的蓝光,蓝光可以明显促进植物生长,尤其是对绿叶植物,蓝光使植物更紧凑和健壮。如果没有日照或者日照明显不足,金卤灯的光品质较接近太阳光,适合做主光源,为植物提供主要的光照来源。
金卤灯的经济运行时间是1万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灯泡并不是不亮了,温室大棚造价,而是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灯已经老化,发光效率已经很低(更多的电能直接变成热散掉了,而不是光),一般不建议等到它不亮了才更换灯泡,那样可能耗费的电能更多而光照又不能满足要求。
高压钠灯也有不足--------发出的光中蓝光比例很低。在育苗过程中,单独使用钠灯补光,这可能导致叶片细长、徒长。当然,如果把高压钠灯和金卤灯混合应用在温室里(没有日光),或者高压钠灯配合日光使用,可能可以避免这个现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