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仿古斗拱我们是***的
大量的古建震害勘查结果表明,斗拱在震的作用下一般保存完好。
不仅如此,在震作用下,斗拱还能产生自动***功能,犹如不倒翁一样,其原因在于斗
拱特殊的构造特征。斗拱整体构造特点是上部体积大但构件单体截面尺寸小、下部体积小但
构件单体截面尺寸大,其中截面尺寸很大的为方形的坐斗,位于斗拱的底层。这种构造特
征使得:一方面斗拱的重量中位于斗拱的下方,斗拱犹如一个矮胖的人,在水平震力(推拉
力)作用下尽管产生摇摆,但是不易倾覆;另一方面坐斗的截面尺寸宽大,这无疑增大了斗
拱与其底部的接触面,斗拱在水平震的作用下产生摇摆时,分别绕着坐斗两侧的支点进行摇
摆。而在斗拱摇摆过程中,其上部屋顶的重量迫使斗拱不断地复位,因而斗拱像不倒翁一样
,不断地来回摆动。震波结束后,斗拱又***到了初始位置,本身并未受到损害。
北齐时期斗栱形制主要见于当时的石雕仿木雕刻和墓葬壁画,比如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中国***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北朝石棺(线刻)、山西省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云冈石窟与天龙山石窟的仿木结构雕刻中,补间铺作的位置都使用了人字形栱。不同的是云冈石窟中的人字栱的斜边为直线,天龙山石窟中的人字栱斜边则为弧线型。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九原岗壁画以及国博所藏的北朝石棺中的人字栱也皆为弧线造型。这反映出北朝早期与晚期的风格差异。这种风格在唐代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682年-701年)的壁画中仍有体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