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中承重的方形木块,承托横竖两个方向的重量,飞檐斗拱,上开十字卯口。坐斗,又名大斗:《营造法式》称为栌斗。坐斗在全攒斗栱***底层,承托全攒重量的斗状方木块,开十字卯口十八斗:《营造法式》称为交互斗,在翘昂两端,承托上层栱昂交叉点、栱翘交叉点,十字卯口。升也称升子,栱与翘或昂交点之间,栱的两端与上层栱之间的斗状方木块。升只承托一个方向的重量,只开一字口。槽升子:在正心栱两端,承托上层栱或枋。《营造法式》称为齐心斗。三才升:在各种外拽栱、里拽栱的两端,承托上层栱或枋。《营造法式》称为散斗。斗口是平身科坐斗的卯口,是清式建筑中的基本度量单位。例如正心瓜拱的长度为6.2斗口,高为2斗口,宽为1.25斗口,坐斗长宽各为3斗口,高2斗口。两组斗拱的间距为10-12斗口。
斗栱起源于汉代崖墓、石室、石阙和明器;现存实物有四川省绵阳县平杨镇汉代石阙一斗三升斗拱,和四川雅安县后汉高颐墓阙一斗二升斗拱。这种形式的斗拱后传入日本,例如法隆寺。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