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路死于卫国***,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 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 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 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 殷商人啊。



除了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旅,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对于山水自然景观,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比如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这就是“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体验观。“比”指象征或比拟,“德”道德或精神品质,意指在欣赏山水自然景观时,根据其特征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即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宋元时期,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以官僚地主***为支柱的主义***集权制。[38]《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宋元时期的哲***动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中世纪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逻辑发展的曲折。从以前儒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哲学:以儒家纲常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而建立起来的理学唯心主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