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塔的构造,由台座、覆钵、宝匣、华盖或说相轮四部分组成。台座是指塔的基座;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上面是半球状的覆钵,形状像穹窿顶;覆钵顶部是宝匣,形如方箱,里面存放舍利;***上为华盖,做三层伞状。***初印度造塔形如覆盆,道道金盘环绕其上,层层收分递进,向神秘苍穹延伸,寓意佛陀崇高伟大,为天地***至上,舍利宝塔为纯粹意义上的***象征,为世代尼僧和崇佛者所顶礼膜拜,形***教***重要建筑之一。
至于中国早期的塔刹的形状,塔身***上一层将塔顶收缩成为攒尖形状,并在顶部建高耸的刹。其结构为在刹柱上装露盘、覆钵、相轮、宝珠等,而以相轮为主要部分,形式多样,艺术精美。一般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构成,内用刹杆直贯穿连。3、佛坐姿势:①结跏跌座(金刚跏跌坐),有两种坐姿,一种是吉祥,一种是降魔。塔刹的高度根据主塔的高度和塔身肥瘦确定,通常取塔的高度四份之一、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刹杆底部直需贯穿塔身顶层底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
中国***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波",古印度***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象征性的重要标志。***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因释迦摩尼涅槃后佛骨火化变成“击之不碎,色彩晶莹的圆珠”,梵语谓之“舍利子”,故有舍利塔之称。佛塔又称功德聚。 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还被***视为宝物和法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萨皤罗罚曳"梵语,此乃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王降魔相,天王手持浮屠 宝塔,意保护修持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