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3.dns4.cn/heropic/282155/p1/20190611093615_4758_zs_sy.jpg)
作为执党的高学府,***党校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这几天,马克思、恩格斯、和焦裕禄等雕像揭幕吸引人们目光。校方表示,在校内放置哪些雕像,是经过校委会慎重考虑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雕塑作品的政治影响力和艺术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
雕像是无声的教材。为谁立像,在哪立像,往往具有深刻的意涵。也正是如此,舆论才对***党校此举抱以关注热情。不过,过度的揣测解读着实没有必要。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在我们***,党校被赋予“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职能***,“红是党校文化的底色,红文化是能代表党校特质的东西之一。增设人物雕像,就是要为校园增加红元素,集中展示“党校姓党”的内涵。
![](http://img3.dns4.cn/pic/282155/p17/20190620170059_6160_zs_sy.jpg)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连绵不绝的文明史。历史的画布上,圣贤灿若星河,英雄俯拾皆是,特别是近代以来,为民族解放和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仁人志士更不可胜数。我们的城市要有内涵有底蕴,就应当多建一些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雕塑,用以承载和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但现实并不乐观。现在不少地方,城市雕塑的热情尽管高涨,但类似“视觉垃圾”、“城市败笔”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因此,我们专门开辟了一个篇章,从美术馆5万件藏品中精挑细选,呈现民间雕塑面貌。一些雕塑越做尺度越高,越做体量越大,越做数量越多,但难言质量,很多更是稀奇古怪之作。种种滑稽现象,恰恰反映出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的通病:急功近利、缺乏思想。而这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文明史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变换角度,多维思考 看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念头是这孩子真聪明,从没有想过他到底聪明在哪.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司马光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常人只想到脱离***的方法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这就是多维思考.马光的聪明方法令我们佩服.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水缸,水流出来,让“水离开人”,落水的小伙伴得救了.司马光的故事使我联想起,我们在解答一些数学难题时,不是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从正面人手按习惯思维,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吗?但就是这个“匠”饱含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是集体无意识的重要表征。我顿时明白了老师让我们回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