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支座是一类特殊的节点形式,将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结构,作为重要传力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而铸钢支座应用在大跨屋盖或桥梁与下部结构的结合处,内蒙古固定铰支座,通常构造形式差别较大,很难一概而论,需视具体的结构要求进行设计。铸钢球铰支座在我国应用广泛,成品固定铰支座,设计方法亦相对成熟,但球铰支座上盖板与其悬挑部分的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焊缝或加强挂钩等方式实现,而通常在进行支座设计时,忽略该连接方式对支座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假设连接安全可靠,因此,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为探讨常用连接方式能否有效保证支座抗拉极限承载力,文中依托某实际铸钢球铰支座设计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总结不同上盖板连接方式时球铰支座应力分布规律和极限抗拉承载力的差异,为该类节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当支座转角≤0.005?rad时,可以采用带过渡板的平板支座,抗震固定铰支座,宜采用橡胶支座,优先采用球形钢支座。当支座转角0.005~0.02?rad时,可以采用橡胶支座,宜采用球形钢支座。当支座转角≥0.02?rad时,应采用球形钢支座。当支座转角不是很大(≤0.02?rad),但支座转动变形往复变化很频繁时,考虑到橡胶支座易老化,所以建议选用球形钢支座。
?
因此,连廊结构的设计是结构工程师的一个难题,目前这种结构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成热,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封设连廊的复杂体型建筑的设计也还缺乏充分的技术指引。?
分析震害中连廊整体倒塌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连廊连接节点***或连廊位移过大造成的。因此,钢构固定铰支座,连廊与土体连接处的设计和处理,是连廊结构的关键。本文从连廊与主体结构几种连接方式中的一种关键方式着手,结合一工程实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