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铜观音佛像普遍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民间也就出现了以观音菩萨为题材的小说,有名的便是一部《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的内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这个故事并不为正统典籍所载,也不被所承认。妙善的传说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其中提到他曾经听说观音过去是妙善公主。
铜观音佛像坐落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天真的西大沽地区,兴建于明永乐2年,是由本地住户修建的寺庙,本名“佛山南海大寺”,别名“双山寺”,明嘉靖皇帝一声令下重新修,御笔改名题匾“潮音寺”。它径向大沽海口市,是***性小有坐西朝东道寺庙,都是塘沽区度假旅游南线中扩大开放的名胜古迹。潮音寺由多层正殿南北方四配殿和南北方两跨院构成,下设柳仙亭,敬奉铜观音佛像等14尊佛,是经准许的活动场地。仅存工程建筑为清雍正5年复建,坐西朝东,朝向海河。原来前後两进庭院,仅存寺院、大雄宝殿和两座配殿,及其一幢柳山亭和南北方跨院。正殿面阔三个,净宽一家,前後廊,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房屋。殿内曾敬奉南海观世音,别名“普萨姥姥”像。为大沽口仅剩的祭拜海神的寺庙。
铜观音佛像正面,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面的大愤怒面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的含嗔面体现观音的身德,喻“常乐我净”象征众生的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音圣像总体表示铜观音佛像“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宋代以后的观音菩萨逐渐有了女性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女性特征,面相美丽,身姿苗条,胸部丰满,脚下莲花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